- 政策解讀
- 經濟發展
- 社會發展
- 減貧救災
- 法治中國
- 天下人物
- 發展報告
- 項目中心
3
中國減排有擔當,碳交易機遇或移到中國
不過,就在發達國家消極對待第二期承諾的時候,美歐卻提出中國、印度等新興經濟體也應接受有約束力的減排指標。
事實上,從哥本哈根到昆坎,德班,每一輪氣候談判的爭議焦點,幾乎都是發達國家鼓噪要將減排責任的“雙軌制”,變成“并軌制”。兩者的分歧在于,是否應該由各國共同承擔氣候變化的責任;還是執行現有的“共同但有區別的責任”,即發達國家大幅減排,并拿出錢和技術幫助發展中國家控制溫室氣體的排放。
在德班會議中,“并軌”意向在債務危機纏身的歐盟顯得尤為突出,歐盟具體提出的時間是2020年,包括中國在內的所有主要經濟體都要完成法律約束力的排放目標。小島國和非洲最不發達國家也對中國各方面的期望不斷提高,希望中國出資緩解全球的減排壓力。
對此,中國代表團副團長、中國應對氣候變化談判首席代表蘇偉回應,中國和印度等新興經濟體正處于工業化和城市化快速發展階段,按照“共同但有區別”的原則,排放量應有合理的增加,現在要求這些新興經濟體承擔絕對量化減排指標是不公平的,美國和歐盟作為發達國家應該帶頭減排。
對2020年是否強制減排,中國代表團團長解振華也表示,中國希望有關各方對《議定書》第一承諾期的執行和完成情況進行科學評估,討論2020年后中國強制減排的問題才更科學、更合理。中國近期將主要在能源建設、適應技術和節能節水產品技術的推廣等方面向發展中國家提供幫助。
不過,在專家看來,中國在發達國家提出的強制減排問題上沒有說死,其實是給發達國家施壓。暨南大學環境與經濟學教授梅林海指出,盡管京都議定書第一承諾期沒有強制中國的減排指標,但中國早在哥本哈根會議上就宣布,在2020年,單位國內生產總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此后的每個五年計劃,都是按照這個方向逐步實施,例如11月通過的《“十二五”控制溫室氣體排放工作方案》,中國承諾在未來5年實現單位GDP二氧化碳排放量減少17%。
國家發改委能源研究所研究員徐華清表示,中國作為一個負責任的大國,已經在節能減排和應對氣候變化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中國的人口是美國的4倍,二氧化碳排放總量超過美國是必然的,也是合情合理的,但中國的人均排放遠低于美國,大概是美國的四分之一左右。根據“共同但有區別的責任”原則,發達國家應當率先大幅度減排。
而中國之所以在發達國家提議的2020年強制減排問題上不松口,專家們認為,其意圖很可能是避免發達國家將減排壓力轉嫁給中國后就輕易逃脫。據悉,就在發達國家在減排問題上無心留戀的時候,中國政府卻對低碳減排不遺余力。在去年五省八市列入低碳試點的基礎上,國家發改委辦公廳近日下發了《關于開展碳排放權交易試點工作的通知》,批準重慶與北京、天津、上海、湖北、廣東、深圳等7個省市開展碳排放權交易試點工作。
國家發展改革委副主任解振華表示,我國要用市場的辦法,通過試點的經驗,逐步推開建立碳交易市場。國家發改委應對氣候變化司副司長孫翠華曾稱,希望在2015年將碳交易擴大到全國范圍。另有說法是,由國家發改委牽頭制定的《中國溫室氣體自愿減排交易管理辦法》也即將推出,希冀借此推動國內自愿減排交易市場的發展。
這無疑為在國際CDM碳交易市場陷入困局的中國企業帶來曙光。“雖然國內碳交易價格可能比CDM要低,不過要求相對簡單,相較于發達國家在德班會議上的怠慢,中國政府對國內碳交易也比較積極支持,相信經過試點成熟后,碳交易的機遇更多會轉移到國內。”姜喜誠如此展望。
■最新動態
歐盟原則同意加入
京都議定書第二承諾期
歐盟委員會負責氣候事務的委員康妮·赫澤高7日在南非德班舉行的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第17次締約方會議上表示,歐盟原則上同意加入《京都議定書》第二承諾期。赫澤高表示,歐盟不愿意眼看著世界各國花費了這么多年建立起來的辛苦成果付之東流。因此,即使其他主要國家不準備在該協議上簽字,歐盟也會支持《京都議定書》第二承諾期。
赫澤高說,歐盟希望維持《京都議定書》這一具有法律約束力的框架協議,為此我們需要與其他主要經濟體進行更具建設性的對話。她強調,德班會議結束前我們必須取得實質性的進展。如果德班會議無果而終,后果將是災難性的。因此,即使美國、加拿大、日本和俄羅斯等國依然堅持反對立場,歐盟也會全力支持《京都議定書》第二承諾期。
當記者問到歐盟和美國在應對氣候變化過程中的不同態度和立場時,赫澤高表示,兩者之間最大的區別在于,20世紀90年代以來歐盟的溫室氣體排放量已經下降,而美國的排放量仍呈增加趨勢。另一個顯著區別是歐盟從一開始就是《京都議定書》的一部分,并愿意接受《京都議定書》的第二承諾期,而美國早在2001年就已退出該協議,并反對《京都議定書》的第二承諾期。此外,美國似乎不希望看到一個具有法律約束力的協議。
新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