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學期開始,國內一些地區開始使用新版的語文教材,關于語文課本中魯迅作品篇目的變化,以及金庸武俠作品的增添的炒作,引起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一時議論紛紛。這種關于當代作品大量涌現與傳統經典篇目淡出爭論的表層現象,直接折射出一種變革中的文化命題。
有媒體認為,這些爭論的關鍵不僅在于課本篇目選擇的理念,還在于如何借助訓練增加知識的同時,讓孩子們生長出有趣的智慧和獨立的意識。
受社會環境的影響,每個時代的語文教材都不會做得十全十美。葉圣陶曾指出,國文教育的最大問題不是文白問題,而是八股的流毒。八股與應試,是語文的死敵。活生生的文本被僵硬化,不可能使學生受益。要走出國文教學的誤區,必須告別八股的模式。
上世紀四十年代的這番談論,似乎是針對今天文化教育的再現。語文篇目的設置與理念,乃文化精神的大事。而文化教育中的八股不去,語文課本再多的多樣性呈現也是無用的。課文篇目的選擇及語言技能的培訓是重要的,但更為重要的是,在學生掌握知識的同時,引導他們知道每一種課本都是有限度的,其內容只是大千世界的一部分,進而讓他們生長出有趣的智慧和獨立的意識,這才是語文課本變革的根本所在。
語言文化是需要創新和發展的,是要不斷地豐富的。這種創新、發展和豐富是由語言文化自身發展規律所決定,涉及的方方面面非常廣泛。也正因此,每每作為語言文化風向標的課本教材變革,才能引起社會各界的極大關注,這種關注體現了對母體文化創新、豐富的理性與重視,在大爭大鳴中,每個時代的文化都在繼承和變化中發展,也包括我們。
——編 者
新聞回放
近日,北京市修訂高中語文課本引起社會的廣泛關注,其中“《雪山飛狐》替掉 《阿Q正傳》”“金庸要取代魯迅”的說法,更引起一片嘩然。“金庸沒有入選北京高中課本。”參加北京版語文教材編寫的東城區教師研修中心的特級教師薛川東說,學生使用的北京版語文教材中,根本沒有金庸的作品。《雪山飛狐》只是被編列在教師教學參考書中,“談不上‘金庸取代魯迅’。”
薛川東介紹,新版語文教材仍然保留魯迅的6篇作品。不過,《阿Q正傳》確實沒有入選,其原因是篇幅過長,進入課本只能節選。新教材首次選取了魯迅《故事新編》中的《鑄劍》,因為《鑄劍》是最體現中國特色的意識流作品。另外,新教材收入了當代作家余華的《許三觀賣血記》、鐵凝的《哦,香雪》、賈平凹的《秦腔》、阿城的《棋王》等,這在北京市使用的語文教材中還是第一次。另外,還收入了一些紅色經典作品,如《紅巖》《紅旗譜》《林海雪原》等。
北京市教委基礎教育處處長李奕稱,北京高中課改試驗版的這套語文教材簡稱北京版,是由教育部而不是北京市教委組織編寫,由北京教育出版社嚴格遵循教育部提出的課程標準精神,經過編者三年的努力和教育部專家的審定,最后作為試驗教材,于今年秋季在北京9個區縣進行試教,剩下的區縣則選用人民教育出版社編寫的語文教材。
薛川東談此次教改·觀點摘錄
我們比北京此前通用的“人教版”教材還要新,新就新在它帶有很強的實驗性。
有些新的詞匯,可能漢語詞典在第8版第9版就要新加進去了!比如‘整合’這個詞,在1998年以前的中國任何辭書里都沒有。
這種新鮮事物誰也阻擋不了,它隨時在產生和更新之中,我們選入這篇 《新鮮的網絡語言》,也是表一個態——時代在發展,新的語文現象層出不窮,我們必然要面對。
金庸的作品很多都很優秀,可選的不少,但問題在于老師怎么教?目前只能是嘗試。金庸的武俠小說很有文學性,心理描寫和景物描寫都頗有門道,讀起來也引人入勝,但其實屬于自娛自樂的東西,別人講起來可能就沒味道了。所以才“嘗試性”選一段,看看效果。
選課文,不光找到合適篇目就完了,方方面面都要考慮。為學生讀武俠做些思想準備,編寫小組還特地在高一必修課中選入了《史記》中的《游俠列傳》,目的是先把“俠”的概念教給學生。
《許三觀賣血記》本身帶有很大的實驗性質。主人公把自己的血作為商品,這很值得深思,讓學生得以更深層地認識社會。
選入鐵凝這些有影響的中青年作家,也表明我們這個社會在不斷出人才。絕不是因為鐵凝當了作協主席,我們當時推薦時,她還沒當作協主席呢。
《哦,香雪》描寫農村孩子看到鐵道,這樣的情形現在比較罕見,今天的人們會覺得,農村孩子怎么看到鐵道就那么新鮮?它反映了20年來中國的變化,現在看來就具有了歷史感。
賈平凹的影響也很大,而且像《秦腔》這樣的鄉土教育,在中國也少不了啊。
《面朝大海,春暖花開》,海子的這首詩,兩年前的“人教版”語文就選過。北京版的編委們認為這是當代詩歌中最優秀的作品之一,肯定也要選。不過學生要真正讀懂它也很困難。這首詩本身陽光一片,但其實是海子在告別這個世界前夕寫的,我們在教參中向老師做了介紹,老師也可以適度向學生介紹這一背景。無需回避什么。
這些表現愛情的作品,文學性都很高,跟中學生的思想品德教育也不違背。
我們覺得,京劇作為國粹,也該受到學生的關注。
即便改1000本教材,也不能沒有屈原、魯迅、莎士比亞和毛澤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