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持倉變化情況看:機構合計賣出中石油流通股4800萬股,以中石油本月加權平均價11.39元計算,涉及金額達5.47億;機構合計賣出中石化流通股4.10億股,以中石化本月加權平均價8.27元計算,涉及金額達33.87億元;兩者合計共39.34億。
伴隨中金席位在二級市場拋售44億藍籌股,其他各類機構也在二級市場拋售中石油和中石化。
兩煉油企業扭虧能力有限
國資委最新披露的數據顯示,兩大國有石油巨頭中石化和中石油前10個月的煉油業務累計虧損多達1804億元。今年上半年國際原油價格的大幅上漲拖累了這兩大石油巨頭煉油板塊的業績。雖然國際原油價格在今年8月份后出現大幅下挫,但國內成品油需求卻出現回落,因此,兩家國有煉油企業的扭虧能力仍然有限。最新數據顯示,中國11月份的煉油量較上年同期下降2.3%,至2727萬噸。
接盤的多是散戶投資者
“嗅覺”靈敏的機構們,早就開始了撤離中石油和中石化的行動。統計顯示,本月截至上周五的短短15個交易日,機構們共拋售了39.34億元中石油和中石化股票。
值得一提的是,中石油和中石化的法人倉位變化不大,但是散戶、中戶和大戶的持股倉位卻出現增加,分析師認為,普通投資者正成為中石油和中石化的接盤者。
大股東增持后兩月未“露面”
記者注意到,在機構拋售的同時,數據顯示,自9月22日首次增持之后,一度增持近30億的中石油大股東,已經兩個月也沒有了增持的消息。
交易數據顯示,中銀國際北京宣外大街營業部是其大股東首次增持的主要通道。自首次增持之后,該營業部又有8次登上每日中國石油買入榜,而且購買量持續增加。不過,自10月17日后,該席位已經兩個月沒有“露面”。
事實上,中石油的護盤,也給了以基金為首的機構拋售的機會。每當中國石油集團強力買入中國石油,機構賣出該股的數量就相當巨大,比如10月16日,中國石油集團買入7.86億元,但當天機構資金卻是凈流出4.85億元。(李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