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經濟學家茅于軾。 中新社發 張朋 攝
我贊成發展廉租房,但是廉租房應該是低標準的,有私人廚房,但不一定有私人廁所。這引起許多人的質問,為什么廉租房沒有廁所。我認為廉租房是有廁所的,而且應該是水洗的,是室內的。但未必是私人的,而是公用的。
這使我聯想起經濟適用房蓋成了180平方米的大公寓。為什么有這種現象?簡單說,就是一些有權有勢的人侵占中高收入者(他們原本是經濟適用房的對象)的利益,以經濟適用房為名,圖他們的私利。為了防止類似的問題,廉租房應該是低標準的,類似的經濟適用房也應該是90平方米以下的。究竟什么樣算低標準,大家可以討論。我建議不設私人廁所只是方案之一。
廉租房是為誰建的?是為在城里生活,收入最低的那部分人,主要是進城打工的農民工。他們現在的住房標準是不得超過15個人一間,這是北京市明文規定的。那兒沒有水洗廁所,而且也不是室內廁所。他們能用上水洗的室內廁所就是一個大改進。
低標準的廉租房還有一個優點,就是當他們的收入提高以后,會主動退出廉租房,去尋找條件更好的住房。別的國家實施廉租房的經驗之一就是客戶條件改善之后不愿意退出廉租房,還想繼續享受廉租房的優惠。如果條件差,他們比較容易自動退出,去尋找適合于自己收入水平的住房。
有人說,廉租房沒有私人廁所是對窮人的歧視。這話不錯。市場經濟就是對窮人不利。有錢人什么都能做,沒錢什么也做不成。它是認錢不認人的。市場經濟能夠把餅做大,它的分配原則是誰創造的財富多,誰就得到更多的分配。但是這樣的分配原則,不能把餅均勻地分配給每一個人。
廉租房的建筑標準低,既是對窮人的歧視,又是對窮人的幫助和優惠。他們花很少的代價,能夠住上比過去好的住房。靠的是全國的納稅人出錢。但是最終走出貧困,還得靠自己努力。把希望寄托在提高廉租房標準上,既不合理,也沒有可能。 (茅于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