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多年以來持續收緊的戶籍制度有了松動的跡象。
日前,上海市發改委明確表示,上海市有關部門正在就居住證持有人轉辦常住戶口政策開展調研。
上海市政府一名官員坦陳,目前上海的居住證制度“含金量”不高。
今年初召開的上海市“兩會”上,上海市人大代表吳滬生提交的一份書面意見指出,上海現行的居住證制度存在著諸多不合理之處。例如按照現行的 《上海市居住證制度暫行規定》,居住證持有者只要年滿60歲,即使已在滬工作多年且有住房,也必須回到戶籍屬地享受養老保險和醫療保險。
吳滬生建議放寬人才引進居住證持有者非滬戶籍員工在滬享受養老保險的限制。如在滬連續工作10-15年以上并連續繳納各種保險費用者,可在退休后享受上海養老保險醫療保險;建立以居住證、房屋產權證在滬登記的年限制度或類似于轉成上海戶口。
實際上,自上海推出居住證制度以來,爭議就一直沒有停止過。這些問題在近幾年的上海“兩會”上得到了充分反映。除吳滬生外,上海市多名人大代表和政協委員在“兩會”期間提交議案和提案,要求上海市政府對現行的居住證制度和戶籍制度進行修改和完善。
在今年年初召開的上海市十二屆人大五次會議上,上海市人大代表、華東政法學院院長何勤華提交了一份名為 《關于改革應屆畢業生留滬戶口審批制度》的議案,建議取消應屆畢業生的評分制的戶口審批制度,對非上海生源的畢業生統一辦理居住證,然后經過一段過渡時間,設定合理標準,對符合要求的人員允許在上海落戶。
在此之前,中國科學院上海生化細胞所所長李伯良教授等上海市人大代表就曾建議上海市政府,從源頭上實行海外人才和本土人才一視同仁政策。馮玉華等13位上海市人大代表亦提出,當前上海人戶分離現象日趨嚴重,由此在社會治安、市場秩序、行政管理等方面引發一系列的問題。
上海市政府一名官員坦陳,上海2002年開始在全國率先推出居住證制度,在戶籍制度改革和外來人口管理方面作出了重要探索。但是從目前的實施情況來看,上海現行的居住證制度確實存在很多缺陷。
他說,目前上海共有600多萬外來人口,接近上海實有人口的1/3,是全國外來人口最多的城市。但是這600多萬外來人口當中只有300萬人辦理了居住證,這首先就表明居住證有很多不如人意的地方。同時,目前上海對外來人口落戶的規定確實過于嚴格,全市戶籍人口已經連續14年出現負增長。因此,上海市有關部門正在總結現行居住證制度的得失,進一步深化居住證制度和戶籍制度改革。改革的方向是將附加在戶籍之上的各種福利剝離出來,逐漸弱化直至最終取消戶籍制度。
復旦大學社會發展與公共政策學院院長彭希哲教授指出,目前我國公民的戶籍與福利是直接掛鉤的,要想推進戶籍制度改革必須將這兩者分拆開來。
他說,此前鄭州、深圳和石家莊等地推行的戶籍制度改革,最后均無疾而終,都是因為沒有做好這一工作。而上海市現行的很多制度也犯有同樣的錯誤,例如將居住證的持有者分為引進人才和普通的外來人員,前者可以享有上海戶籍人口相同的各種福利,而后者享有的福利則要少得多。這不是弱化戶籍,而是強化了戶籍的作用,與戶籍制度改革的方向是背道而馳的。
彭希哲認為,在對戶籍和福利進行剝離的基礎之上,還應該將各種福利細分為全民普惠制、居住權利和個人貢獻等不同層次的福利,根據具體類別分別由中央政府、地方政府、單位和個人承擔經費。例如教育作為公民的基本權利,其經費應該主要由中央財政支出;各個城市居民的低保主要由地方財政支出;而養老保險制度則逐步向企業籌集與個人賬戶為主的模式靠攏。本報記者 賀鵬飛 上海報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