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江50年大旱黃金水道告急
今年,長江流域遭遇了50年來最嚴重的秋旱。由于上游來水偏少,長江中游頻現“腸梗阻”,10月以來,長江主干線已經發生40余起船舶擱淺事故。交通部長江航務管理局在本月5日發出緊急通知,宣布長江中游因枯水形勢嚴峻進入二級橙色預警狀態。
據介紹,今年擱船事故發生頻率遠遠高于往年同期。僅中游“超吃水”船舶擱淺事故就多達33起。目前,監利窯監、沙市太平口等多個淺水道險情已經初步控制,通航基本恢復正常。
但長江航道局有關負責人透露,預計明年1月底2月初,水位會跌破132年來的最低,達到“新低”,通航狀況將面臨更加嚴峻的考驗。
11月21日,載煤3400噸的重慶籍貨船“圣通818”擱淺,造成200多艘運輸船堵塞36小時,一度封航。12月1日,一艘載滿1400噸氯化鉀的“皖興仁1號”又在窯監水道擱淺,80多只船受阻,斷航10小時。
12月19日22時,險情最為嚴重、長江中游治理難度最大的監利窯監疏浚現場。長江航道局航道處副處長仲偉斌告訴記者:“現場共有150名施工人員,四艘疏浚船輪流作業。現在,修繕和疏浚已經花費了1000多萬元。疏浚工作將持續到明年4月。”據了解,在沙市太平口,“航浚6號”也在進行緊張作業。
記者在窯監水道施工現場還了解到,“皖興仁1號”輪船破壞的窯監水道主航道還在后期修復中,原預備航道開辟為新的主航道。當時全部淤死的主航道修復完畢后將作為預備航道使用。
水文局:2月水位跌至132年最低
“今年枯水期比去年提前了1個多月,12月的最低水位也提前了半個月到來。沙市、漢口、九江水位分別比近5年同期的平均值低0.42米、1.60米和2.03米。”長江航道局宣傳科科長王取發告訴記者。中游宜昌、沙市、監利、城陵磯、漢口與去年同期相比,水位低1米多。上游各支流水庫、洞庭湖、鄱陽湖等水位均偏低,長江全線陷入“小河無水大河干”的窘境。
據長江水文局統計,2007年2月27日長江上游曾出現132年來的最低水位。航道局有關負責人告訴記者,根據往年枯水退落的規律,到明年1月底2月初,水位還會降到新的低谷,跌破132年來最低水位。
記者看到,在長江和漢江交匯處的武漢集家嘴附近,江水退后,很多市民在裸露的江灘上種上了小菜。修剪整齊的菜圃形成了一個規模龐大的“菜園子”。12月18日一早,在自家的“試驗田”上施肥的付先生說,他10月份就開始在這里種菜了。
航道局:下泄流量減少一半
正在施工的荊岳大橋建設工地旁,記者看到,從荊州白螺鎮通往岳陽的過渡水道中,大量淺灘露出水面,江邊正停留著兩艘挖沙船,岸邊已經堆積了大量沙土。附近居民告訴記者,2005年第一次看到江底的淺灘凸出水面,今年露出來的面積比往年都大。
對此,航道局有關負責人認為主要有兩點原因:首先是降水量少于往年,上游來水少,形成了50年來最嚴重的秋旱。其次,三峽汛后,進行了一次蓄水,12月初下泄流量在5000立方米/秒,只有以前流量的一半。12月4日,中游船舶擱淺船嚴重。經過雙方的協商,三峽增加下泄流量約200立方米/秒,但對改變中游枯水現狀的作用有限。
“長江上游干旱無雨,來水偏少是長江枯水的主要原因”。在接受記者采訪時,長江水委則認為:長江水情歷來與降水有直接關系,與三峽工程無關。
“三宗罪”:枯水期、超吃水、淺水道
據長江航道部門分析,枯水期提前到來,“節奏太快”。枯水期一般指頭年11月到次年4月。每年年初2月,水位會達到最低,是真正的“決戰枯水”高峰期。今年從11月底以來,險情不斷涌現,疏浚工作提前進入緊張期。枯水給通航驟然施加了壓力,同時,“超吃水”現象和“淺水道”的客觀條件也是今年擱船事故頻發的原因。
目前,正值長江能源物資運輸最為繁忙的時期,也正是大大小小的貨船賺錢的好時機,超吃水現象屢禁不止。目前中游航道維護水深在2.9米,而擱淺的“圣通818”吃水達3.5米,“皖興仁1號”吃水達3.15米,都屬于嚴重“超吃水”。不少船主采取謊報瞞報吃水,少數船舶的吃水線甚至是“自制”的。長航局自成立以來首次起訴運輸船,由于破壞航道,向船舶“圣通818”索賠18.6萬元。
另外,由于長江干線航道尚未完成系統治理,航道基本還處在天然狀態,枯水時節,淺灘裸露,航道淺窄,弊端盡現。“整個長江上,像窯監這樣的淺水航道一共有16個。長江航道局航道處負責人說。“一點不通,全線不暢。”這些礙航淺灘就像“血栓”一樣,每年出事的地點都不一樣,今年中游比較嚴重。
由于封航疏浚的進行,許多待航的運輸船停留在岸邊等待航道開通。正在岸邊待航的船主孫林告訴記者,現在油漲價了,很多私人的小船,經常跑一趟連油費都賺不回來。
長江上的龍頭老大長航集團也開始咬緊牙關。長航集團運輸部負責人向媒體表示,目前長航集團在整個長江段每月貨運量達400萬噸,僅枯水期增加運力所增加的油耗達2000萬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