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二)甘肅渭源精準扶貧“六大工程”
1.背景
甘肅省渭源縣是黃河最大支流渭河的發源地,位于甘肅省中部,定西市中西部,是“中國馬鈴薯良種之鄉”、“中國黨參之鄉”和全國生態文明示范工程試點縣、西部地區農民創業促進工程試點縣。316和212國道、在建的蘭渝鐵路和蘭海高速臨渭段穿境而過。全縣總面積2065平方公里,轄8鎮8鄉、3個社區、217個行政村,總人口34.5萬人,其中農業人口32.2萬人。
2.做法
根據國家《關于創新機制扎實推進農村扶貧開發工作的意見》的要求,發布《渭源縣扶貧開發建檔立卡工作實施方案》,以創新精準扶貧機制為契入點,強力推進試驗區扶貧攻堅工作。渭源縣以扶貧攻堅統攬工作全局,緊緊圍繞“六個精準”的要求,瞄準扶貧對象,實施“六大工程”,深化改革,創新機制,扎實推進全縣精準扶貧工作。
(1)優先夯基礎,實施了基礎改善工程。以水、電、路、房為重點,大力實施美麗鄉村建設,有效破解了制約貧困村發展的瓶頸。大力實施農網改造,改造面達82%,動力電覆蓋面達到86.7%;堅持建管護并重,實施道路項目135條478.3公里,16個鄉鎮全部通油路,通村道路硬化率達67.8%;與易地扶貧搬遷、災后重建、農村危房改造項目相結合,建成集中安置點36個2694戶,改造農村危房7500戶,占應改造危房25591戶的50%。同時,堅持“城鎮發展帶動扶貧開發”,加快推進城鄉一體化建設,全力支持會川鎮、蓮峰鎮率先發展,打造五竹、路園、上灣等旅游特色城鎮,建成元古堆、綻坡2個美麗鄉村示范村,全縣城鎮化率達到20.43%,農村人居環境得到明顯改善。
(2)突出抓增收,實施產業增收工程。把增加農民收入作為扶貧攻堅核心任務,積極推動產業扶貧。馬鈴薯種薯產業以打造“中國馬鈴薯良種第一縣”與國際馬鈴薯中心合作,共建研究機構,研發新技術,引進新品種,培育新型農民,建成脫毒瓶苗組培溫室1.28萬平方米、原原種生產溫室666座。中醫藥產業以打造“全國知名的中醫藥產業基地”為目標,與浙江中醫藥大學簽訂產業合作協議,共建種植基地和人才實訓基地,大力推進中藥材GAP基地、中藥材加工企業和市場、倉儲、質檢體系建設,種植面積穩定在40萬畝。畜草產業以打造“全國知名的綠色肉食品生產基地”為目標,突出擴群增量這一重點,發展養殖企業(小區)510家、家庭養殖場1104個、規模養殖戶1.22萬戶,引進建設年屠宰加工20萬頭只的畜禽屠宰加工廠2個。發展工業經濟,助推產業扶貧,投資2億多元規劃建設總占地面積8.8平方公里的渭源縣工業集中區。
(3)著眼惠民生,實施公共服務保障工程。大力推進城鄉公共服務均等化。新建幼兒園14個,76個行政村小學開辦了學前班,全縣鄉鎮幼兒園實現了全覆蓋,幼兒入園率達到72.3%,投資2.1億多元實施了縣醫院、縣二院、中醫院等一批醫療衛生項目,建設村衛生室146個、村文化室58個、村級綜合服務中心59個,分別占行政村的82%、26.7%、27.2%,全縣新農合覆蓋面、居民養老保險參保率和城鄉低保覆蓋面分別達到97.12%、96.9%和12.8%、24.5%。
(4)著力解難題,實施金融支農工程。堅持把解決融資難問題作為扶貧攻堅的突破口,組建了盛鼎、中惠等信用擔保公司8家,引進工商銀行、甘肅銀行在我縣設立了支行,爭取農發行土地儲備貸款6500萬元、精準扶貧專項貸款7.48億元、六期世行貸款2325萬元,探索“互助增信”扶貧互助資金運行新模式,投入財政資金2188.4萬元發展村級扶貧互助社115個,發展金融便民服務網點60個。
(5)圍繞強技能,實施能力素質提升工程。堅持扶貧先扶志,治貧先治愚,對貧困戶進行全覆蓋培訓,增強了貧困群眾脫貧致富內生動力。年培訓勞動力2.8萬人次,其中勞動力技能培訓4928人、“兩后生”2300人,技能鑒定4643人,組織勞務輸轉7.8萬人以上,勞務收入達到10.8億元以上,“每戶發放1本培訓資料,每個勞動力培訓1次”的“三個一”培訓目標,安排財政扶貧資金365萬元,組織人社、農牧、勞動等方面的技術人員。
(6)注重拓渠道,實施電商旅游扶貧工程。堅持把電子商務與現代物流產業融合發展作為扶貧攻堅的創新舉措,制定了電子商務與現代物流產業融合發展的實施意見、規劃和獎勵扶持政策,縣財政每年列支300萬元扶持電商產業發展。大力實施“美麗鄉村旅游扶貧”,渭河源景區被列入全省20大核心景區發展戰略規劃,通過國家AAAA級景區評定。發展“市級農家樂示范戶”31戶,開發特色旅游商品30多種,年吸引游客46萬人,旅游綜合收入達到1.8億元。
3.經驗
(1)發揚“三苦”精神,是扶貧開發核心動力。大力發揚“領導苦抓、部門苦幫、群眾苦干”的“三苦”精神,國扶辦、省、市、縣四級領導相繼建立聯系點,親自苦抓扶貧典型,探索扶貧開發可行之路;各部門抽調大批干部進村入戶進行幫扶,不脫貧不脫鉤;廣大貧困戶苦干實干,千方百計尋找脫貧致富門路,艱苦努力。
(2)突出政府推動,健全體制機制,是搞好扶貧開發根本保證。2011年圍繞專項扶貧、行業扶貧和社會扶貧“三位一體”大扶貧格局,建立了財政扶貧項目資金有效投入整合機制。創新開展“三送三問三提高兩密切一推動”實踐活動,以“五聯村”、“六聯戶”為載體,為開展“雙聯”行動先期積累了經驗。
(3)注重社會參與,借助內聯外引,是扶貧開發重要力量。積極落實中國民生銀行、天津市和省市縣直機關雙聯單位幫扶物資資金,組建駐村幫扶工作隊蹲點駐村,組織、動員省市縣雙聯干部結對幫扶貧困戶。與國際馬鈴薯中心、浙江中醫藥大學簽訂產業合作協議,共建研發機構、種植基地和人才培養基地。積極探索東部帶西部、企業帶農村、先進帶后進、強村帶弱村等多種對口幫扶機制。
(4)堅持開發扶貧,轉變發展方式,是搞好扶貧開發的治本之策。“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堅持開發式扶貧方針,渭源走出了一條“雙推雙帶”(推進科技扶貧帶動產業發展、推進產業發展帶動農民收增)的產業發展與扶貧開發相結合的路子。以“政府引導、龍頭帶動、協會運作、農戶參與、投羊還羔”為模式,采取“統一規劃、集中管理、分戶建圈、分戶飼養”和“統一規劃、集中建圈、大戶帶養、入股分紅”等形式,探索走出了一條肉羊產業“聯戶養殖、滾動發展”新路子,增強農戶自我發展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