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utton id="gqee6"><input id="gqee6"></input></button>
  • <rt id="gqee6"><tr id="gqee6"></tr></rt>
    • 首 頁 要聞 發展觀察 新聞跟蹤 經濟發展 減貧救災 社會發展 全球招標投標 商務資訊 觀察思考 發展報告 數字報告 白皮書 中國之窗 世行在中國
      政策解讀 宏觀經濟 區域發展
      行業動向
      行業規劃 金融證券
      金融法規
      貿易發展 工程項目 企業發展
      國情公報 經濟數據 經濟名詞
      發展要聞  -證監會:券商須讓投資者理解"買者自負"原則 加強投資者教育 -北京:企業拖欠工資最高罰款3倍 出口企業調查:與人民幣升值賽跑 -民政部加緊慈善立法 將改變管理缺位現狀 將簡化捐贈免稅手續 -第四次生育高峰到來 粵年產一個百萬人口縣 06年200萬夫妻離婚 -滬深總市值首破18萬億 股市收盤下跌 B股持續重挫拖累A股 - 京流動人員檔案新規:不入社保不能存檔 滬探索居家養老服務模式 -四大鋼廠聯手開發海外礦產資源 中鋼協駁斥"中國鋼鐵威脅論" -新企業破產法將推出 政策性破產明年終結 鼓勵銀行向小企業貸款 -第二次中美戰略經濟對話閉幕 -中國明確義務教育政府負全責 經費須報人大批準 部分高校擬改名
      政協十屆五次會議舉行第三次全體會議
      中國發展門戶網 www.chinagate.com.cn  2007 年 03 月 11 日 
      字號:    打印本文章 寫信給編輯

      3月11日上午9時,全國政協十屆五次會議在人民大會堂舉行第三次全體會議,進行大會發言。

      [中國網]:

      委員們已經在會場內就座,大會很快就要開始。

      (2007-03-11 08:41:52)

      [中國網]:

      巴德年委員代表9位委員聯合發言,題目是“加快覆蓋城鄉居民醫療保健制度的建設及早解決‘看病貴、看病難’問題” 。

      (2007-03-11 08:42:48)

      [巴德年]:

      我代表長期工作在醫藥衛生戰線上的中國科學院、中國工程院的9位院士委員作聯合發言。

      (2007-03-11 08:52:47)

      [巴德年]:

      建國以來,我國的衛生事業得到空前發展,許多傳染病得以控制,性病被根絕,人均壽命、嬰幼兒死亡率等指標都有了明顯改善,曾被世界衛生組織(WHO)、世界銀行等機構譽為發展中國家的典范,贊譽中國只用了世界上1%的衛生資源,解決了占世界人口22%的衛生保健問題。

      (2007-03-11 08:53:17)

      [巴德年]:

      遺憾的是,時隔20年后,中國的醫藥衛生總體水平被WHO排在第144位,而衛生公平性竟被排在第188位,全世界倒數第4位。這與我國的大國地位、與我國飛躍發展的經濟狀況,以及與我國的國家性質相差甚遠,醫藥衛生事業的嚴重滯后已成為我國社會發展的瓶頸。

      (2007-03-11 08:53:56)

      [巴德年]:

      究其原因,主要是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下,淡忘了醫藥衛生事業的公益性質,忽略了“以人為本,健康第一”的理念。90年代我國政府向世界宣布的“到2000年人人享有衛生保健”的承諾,沒有兌現。

      (2007-03-11 08:54:37)

      [巴德年]:

      世界上無論發達國家還是發展中國家,都把衛生投入列入國家財政支出的重要科目,姑且不說發達國家用于醫藥衛生開支均占GDP的10%以上,就連巴西也為7.9%,印度為6.1%,贊比亞為5.8%,中國只為2.7%。而且,中國政府的衛生投入在整個醫藥衛生總支出的比例,也逐年減少。

      (2007-03-11 08:55:28)

      [巴德年]:

      1985年政府預算衛生支出占衛生總費用的比例為38.58%,1995年為17.97%,2000年以后只剩下15%左右。相反,讓老百姓掏腰包、支付醫藥費的比例卻逐年增加,1985年為28.46%,1995年為46.40%,2000年以后竟一直接近60%。其實,貴不貴是一種“感覺”,一種“心態感受”。

      (2007-03-11 08:56:39)

      [巴德年]:

      只有當自己不得不消費,而自己的經濟條件又難以承受時,即刻就感到貴。老百姓有病看病,是一種不情愿消費,但又不得不消費的極特殊的消費形式。消費多少不是由患者自己決定的,而是由病情決定,由醫院決定。如果像大多數國家那樣,病人的醫療費大部分甚至絕大部分由醫療保障體系承擔,病人只是去看病、拿藥或者動手術,他們就不會感到貴了。

      (2007-03-11 08:57:27)

      [巴德年]:

      多年來,我國某些部門以“中國國情”為由,宣稱中國不能走國外全民醫療的老路,要走一條自己的“改革路”,走的結果是走到了第188位,走到了老百姓極不滿意,并且無法承受的地步。

      (2007-03-11 08:59:01)

      [巴德年]:

      2006年10月23日,胡錦濤總書記明確指出,要堅持醫藥衛生事業的公益性質,強調要建立覆蓋城鄉居民的基本衛生保健制度,從而指明了我國衛生改革的方向,確定了醫藥衛生事業的基本屬性,為及早解決看病貴看病難這一棘手難題,提供了政策依據,指出了光明前景。

      (2007-03-11 08:59:53)

      [巴德年]:

      某些省市政府已開始行動,并取得了令人欣慰的成果。天津市的新農村合作醫療制度(新農合)已全面鋪開,農民的年平均醫療保障金已達130元;南京市已宣布全市所有居民實行醫療保障制度;陜西省政府已把全省的鄉鎮衛生院的醫務人員列入地方事業編制,解除了基層醫藥衛生人員的后顧之憂,并與李嘉誠基金會一起,逐個裝備鄉鎮衛生院,確保農民兄弟就近看病,有醫有藥。

      (2007-03-11 09:00:37)

      [巴德年]:

      2005年,我國GDP已居世界第四位,2005年比2004年凈增國稅5500億。2006年比2005年凈增國稅超過8000億,而2005年全國全部醫藥衛生總支出為6900億。也就是說,僅一年間凈增的國稅就足以滿足全國全部的醫藥衛生消耗。

      (2007-03-11 09:01:47)

      [巴德年]:

      中國已有能力、有財力解決中國人民的醫藥保健問題。當然,我國國大人多,用錢地方很多,確需統籌兼顧,但制訂一個中國人口與健康的五年乃至十年規劃和工作進度,以確保胡總書記的批示及早落實,建立起100%覆蓋城鄉居民的醫療保健制度,并逐年提高保障水平,是各級政府部門的責任。

      (2007-03-11 09:02:27)

      [巴德年]:

      現在的問題是中央財政主要投向何方?是像過去那樣,主要投向城市,投向醫療機構,投向大醫院,還是面向百姓,讓老百姓最大限度地得到國家的關愛,分享改革開放和國家富強的成果。我們主張中央財政主要投向建立健全覆蓋全國城鄉居民的醫療保障體系,包括新農合和城市居民醫療保障體系的建立和運轉。

      (2007-03-11 09:03:13)

      [巴德年]:

      地方財政也應當主要投向醫療保障體系、鄉鎮衛生院的裝備、社區醫療服務的裝備和人才培訓。至于屬于國立、公立的大醫院,也要加強管理,不得資產流失,確保醫療水平不斷提高和服務質量明顯改善。逐漸實行國立醫院國家管,公立醫院地方政府管,收支兩條線,平衡預算,合理收費。

      (2007-03-11 09:03:52)

      [巴德年]:

      為了抓緊時間落實胡總書記的指示,讓老百姓盡快得到實惠,必須加強領導,提高效率。當前衛生部的職權范圍和權威性已徹底地今不如昔。我國政府部門中管人口的不管健康,管醫的不管藥,管西醫的不管中醫,管城市醫保的不管農村,真可謂政出多門。這樣不僅效率低下,還容易釀成推逶扯皮、失誤和腐敗。為此,我們建議下屆政府設置國家人口與健康委員會,統籌管理國家的人口與醫藥衛生事業,并及早頒布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人民保健法》。

      (2007-03-11 09:04:26)

      [巴德年]:

      小康不小康,關鍵看健康。我們期待并為之奮斗的目標是:我國人口數量適中、人口結構合理、全體國民都享有醫療保障,國家有完整、系統、高效的衛生服務及應急體系,有較好的醫療水平和科研能力,大多數國民身心健康。

      (2007-03-11 09:05:30)

      [巴德年]:

      中國人有能力解決吃飯問題,中國人也有能力解決人口與健康問題。一個強大的國家,一個世代健康的偉大民族,一定會屹立在世界的東方。

      (2007-03-11 09:06:03)

      [中國網]:

      丁文方委員代表全國政協民族和宗教委員會發言,題為“加強民族團結促進宗教和睦 努力為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作貢獻” 。

      (2007-03-11 09:06:35)

      [丁文方]:

      賈慶林主席所作的常委會工作報告,實事求是地回顧、總結了上一年度的工作成就,確定了今后的工作目標和任務,對民族宗教工作既給予了充分肯定,又提出了具體要求。作為民族和宗教界的委員,我們表示完全擁護,更要義不容辭地認真學好、領會好,并在實際行動中貫徹好報告精神,從所屬界別的特點出發,為增強民族團結、促進宗教和睦作出貢獻,在構建和諧社會中,盡職盡責,努力工作。

      (2007-03-11 09:07:20)

      [丁文方]:

      一、 以維護、加強民族團結為己任。

      (2007-03-11 09:08:17)

      [丁文方]:

      以56個兄弟民族所組成的中華民族大團結是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必要條件。在民族工作的輿論引導和實踐中,要強化中華民族整體意識,要用科學的歷史觀強化“多元一體、認知一脈”的理念,闡明我國56個兄弟民族不僅具有統一的疆土、經濟、政治、文化及在上述基礎上所形成的共同心理特征,而且還有共同血脈的道理。

      (2007-03-11 09:08:36)

      [丁文方]:

      再者,在輿論導向上,必須明確:中華民族的56個兄弟民族不分大小,不分歷史長短,在捍衛祖國疆土,維護祖國統一,促進祖國發展中都作出了應有貢獻,要宣傳各民族、各宗教中的愛國英雄的事跡,以此來激發各民族的榮譽感,增強對社會和祖國的責任感。

      (2007-03-11 09:09:23)

      [丁文方]:

      二、 以促進宗教和睦為使命。

      (2007-03-11 09:09:56)

      [丁文方]:

      宗教和睦是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社會基礎之一。在宗教工作的認識和實踐中,一是對信教群眾要強化公民意識,即:不管五大宗教中任何信教者,首先都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要闡明其除了享受國家公民的權利,得到國家保護外,還應義不容辭地對祖國盡到一個公民應盡的義務——為維護祖國統一,保衛祖國安全,促進祖國繁榮昌盛盡責盡力。

      (2007-03-11 09:10:14)

      [丁文方]:

      二是要從心靈到行動上倡導:1.要在本宗教內倡導互信共存,消除教派矛盾。2.在傳統兄弟宗教間倡導互愛共進,互相推進與社會主義社會相適應的進程。3.在信教公民與非信教公民之間倡導互尊共興,同心同德,共同謀發展,為祖國的繁榮富強、興旺發達作貢獻。

      (2007-03-11 09:11:05)

      [丁文方]:

      再者,作為宗教團體,必須引導信教公民以維護社會穩定為天職。要克服認識上的狹隘意識,提倡大局意識,增強是非觀念:一要引導大家善于理性地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二要勇于理直氣壯地制止非法;三要牢固樹立法制觀念,敢于協助有關部門打擊犯罪。

      (2007-03-11 09:11:46)

      [丁文方]:

      正是因為我國各宗教團體遵循了上述認識,所以今天才有了古今中外任何國家、任何時代所沒有的,只有我們國家所獨有的宗教和睦、風景這邊獨好的可喜局面,為構建和諧社會在宗教領域創造了良好的條件。

      (2007-03-11 09:12:25)

      [丁文方]:

      其三,要通過闡明歷史的經驗教訓和當今實例,向廣大信教公民證明:何時何地人與自然界,人群與人群之間協調和諧占主要地位,就會出現社會進步、百業興隆、民族關系融洽、宗教團體及信教公民受到尊重和保護的大好局面。反之,就會出現社會倒退、百業衰敗、民族分裂、宗教團體和信教公民遭到歧視甚至壓制的景象。

      (2007-03-11 09:12:54)

      [丁文方]:

      通過以上道理,讓廣大信教公民認識到:作為信教者,不但力爭作為一個構建和諧社會的當然參與者,而且是其成果的必然受益者。這一認識的深入,必能充分激發信教公民投入構建和諧社會的自覺性和主動性。

      (2007-03-11 09:13:36)

      [丁文方]:

      三、 作為宗教人士,在加強民族團結,促進宗教和睦,引導廣大信教公民為構建和諧社會實踐中,必須做到以下三個堅持。

      (2007-03-11 09:14:07)

      [丁文方]:

      一是堅持愛國主義教育,強化愛國意識,是最大限度團結八方、凝聚眾志的思想基礎。即在信教公民中,經常進行公民應有權利和必盡義務的教育,增強公民觀念;大力宣傳各宗教經典中有關愛國愛教的內容和愛國志士仁人的光輝事跡,增強信教公民的愛國自豪感、使命感。

      (2007-03-11 09:14:40)

      [丁文方]:

      二是堅持擁護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和社會主義方向,是做好宗教工作的政治保證。即以史為鑒、現實為例,使信教公民易懂、深知沒有共產黨就沒有繁榮昌盛的祖國,也就沒有全國人民及廣大信教公民安居樂業的今天;使人們明確堅持黨的領導、堅持社會主義道路是歷史的必然選擇這一真理含義,深化熱愛黨的感情,堅定為建設社會主義社會而獻力的理念。

      (2007-03-11 09:15:25)

      [丁文方]:

      三是堅持相信群眾、依靠群眾,是順利開展工作的有效途徑。1.堅定不移地相信信教公民中絕大多數都是愛國愛教、遵紀守法、勤勞善良的祖國大家庭中的優秀公民,絕不可因極個別人的不規行為而以偏概全。

      (2007-03-11 09:16:32)

      [丁文方]:

      2.無論是正面開展工作還是處理疑難問題、解決某種社會矛盾、排除群體糾紛,都要首先把多數群眾引導到正確的立場上來,真心實意地依靠群眾的大多數去解決問題。3.高度自覺地深入、聯系群眾,以達到了解社情民意,發揮好宗教團體的橋梁、紐帶作用,盡到應有的職責。

      (2007-03-11 09:17:03)

      [中國網]:

      萬鋼委員代表致公黨中央發言,題為“統籌城鄉發展促進社會和諧” 。

      (2007-03-11 09:17:34)

      [萬鋼]:

      胡錦濤總書記在黨的十六屆四中全會上明確指出:“縱觀一些工業化國家發展的歷程,在工業化初始階段,農業支持工業、為工業提供積累是帶有普遍性的趨向;但在工業化達到相當程度以后,工業反哺農業、城市支持農村,實現工業與農業、城市與農村協調發展,也是帶有普遍性的趨向。”

      (2007-03-11 09:17:53)

      [萬鋼]:

      “兩個趨向”的重要論斷,是對工業化國家發展經驗的精辟概括,也是對我國經濟發展階段的科學判斷,對于我國切實做好新階段“三農”工作,具有重大的指導意義。

      (2007-03-11 09:18:56)

      [萬鋼]:

      統籌城鄉發展,是中共中央站在經濟和社會協調發展的高度,根據我國現階段經濟社會發展的特點和突出矛盾而做出的重大戰略決策。近年來,各地積極響應中央的重大戰略決策,在統籌城鄉發展過程中,積極試點,努力探索,初步形成了東部先行、中西部和東北部積極跟進的良好局面,顯現出良好的效果。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2007-03-11 09:19:47)

      [萬鋼]:

      一是各地統籌城鄉規劃與建設,統一編制城鄉總體規劃,努力形成以城帶鄉、城鄉聯動的發展格局。二是統籌城鄉產業發展,建立工業反哺農業投入機制,努力形成以工促農、良性互動的發展機制。

      (2007-03-11 09:20:32)

      [萬鋼]:

      三是統籌城鄉收入增長機制,通過農村集體經濟股份合作制、土地股份合作制等措施,保障農民獲得多元化的穩定收入,農民負擔逐年減輕。四是統籌城鄉社會保障體系,通過加大對城鄉困難群體的幫扶力度,建立城鄉居民低保制度,讓農村居民分享經濟社會發展成果。

      (2007-03-11 09:21:12)

      [萬鋼]:

      應當看到,由于長期以來形成的城鄉二元結構依然存在,由此造成的城鄉差別也難以很快消除,實現統籌城鄉協調發展任重而道遠。為此,我們建議:

      (2007-03-11 09:21:44)

      [萬鋼]:

      一、 統籌城鄉規劃,強化城鄉規劃的作用,促進城市化健康發展。當前要特別重視規劃和規劃過程的嚴肅性、權威性。政府在制定規劃的過程中,要動員社會各界積極參與,要明確縮小城鄉差距的長遠目標和階段目標。各地的城鄉發展規劃要通過政協討論與協商,人大審查通過,體現規劃的戰略性、全局性的綜合性。

      (2007-03-11 09:22:07)

      [萬鋼]:

      城鄉發展規劃在內容上應注重所在地區的經濟結構、資源特征、社會需求和文化背景,構筑特色,著力發揮區域中心城市與周邊城鎮的互動和協調發展;在時間上應由若干不同階段組成,注重規劃的階段性;在措施上應采取綜合性的重要舉措,體現宏觀政策的支持力度;在實踐上應與中央關于加快新農村發展的政策相銜接,并納入到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總體規劃中。在規劃的實施過程中要加強人大、政協的監督、指導和咨詢作用。

      (2007-03-11 09:22:39)

      [萬鋼]:

      二、 統籌城鄉市場發展,分類指導,因地制宜,注重質量,發揮特色;統籌城鄉生產要素,努力實現城鄉資源優化配置。我國區域差異大,要區分特大城市、大城市、中小城市和小城鎮等類別,各自發揮自身功能和作用,相互間功能互補,根據各地區不同的產業結構、資源優勢和歷史文化背景支持內源發展。

      (2007-03-11 09:23:28)

      [萬鋼]:

      例如,大城市周邊的小城鎮,應當重點考慮承接城市部分職能轉移,發展居住、服務、生產等特定功能;東部地區小城鎮密集,應重點提升產業,完善功能,搞好區域基礎設施共建共享;中西部以及遠離城市的小城鎮應當重點考慮完善為農村發展服務的職能;風景名勝區應當考慮將風景名勝資源和歷史文化遺產的保護和開發利用,與周邊城鎮和鄉村發展緊密結合。

      (2007-03-11 09:24:07)

      [萬鋼]:

      在具體做法上,建議選擇條件較為適宜的地區建立實驗區,不斷積累經驗,綜合研究推進城鄉統籌發展的政策和理論。

      (2007-03-11 09:24:49)

      [萬鋼]:

      三、 統籌城鄉基礎設施建設,加大投入力度,為發展現代農業創造良好條件。城鄉差距的一個重要方面,就在于農村的基礎設施明顯落后。村莊是農民生產生活的集聚地。要抓住新農村建設的契機,結合市域、縣域城鄉規劃搞好村莊布局,引導農民向中心村相對集中建房,并與小城鎮建設緊密結合起來。把政府的投入重點放在路、電、水、環境等公共設施和居住配套設施上。每年集中對一批村莊進行整治,連續實施十幾年,從整體上改變農村落后面貌。

      (2007-03-11 09:25:06)

      [萬鋼]:

      農村基礎設施的建設,首先要滿足農村生產結構優化和特色經濟的需求。政府投入主要應用于農民個人無能為力的大中型基礎設施如農田水利設施建設、生態保護工程等,提高農業生產的保障能力。要逐步加大政府公共財政支持力度,幫助農村優化生產結構,建立特色經濟,促進相應基礎設施建設得到更快發展。

      (2007-03-11 09:25:21)

      [萬鋼]:

      四、 統籌城鄉社會事業發展,加大城鄉公共產品投入力度,著力發展城鄉均衡共享的公共服務和社會事業。要堅持把改善群眾生產生活條件,解決民生問題作為出發點和落腳點,著力構建城鄉一體的公共服務體系,加速城鄉教育、衛生、科技、文化等領域均衡發展,讓城鄉居民共享經濟和社會發展成果。

      (2007-03-11 09:25:34)

      [萬鋼]:

      統籌管理與合理配置城鄉各種資源,把更多的資金投放到農村薄弱學校建設上來。加強基本醫療和農村衛生服務體系建設,在人才、技術、設備方面等多方位支持農村。加快推進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建設試點工作,完善配套政策,使更多農民盡快享受這一惠民政策。完善農村科技推廣普及系統,促進農業科技普及,提高農業生產效率。

      (2007-03-11 09:25:48)

      [萬鋼]:

      五、統籌城鄉社保體系,建立統一的勞動力就業市場,提高農民就業能力,不斷增加收入渠道。要加快建立與經濟社會發展水平相適應,統籌城鄉、多層次、全覆蓋的社會保障體系,切實維護農民的各項權益。針對困難群眾,要不斷健全和完善城鄉救助體系,從低保、醫療、上學、住房等各方面給予救助。

      (2007-03-11 09:26:05)

      [萬鋼]:

      通過戶籍、就業制度改革,建立城鄉統一的就業市場,完善農民工勞動合同管理制度,嚴厲查處拖欠克扣農民工工資、隨意延長工時和勞動環境惡劣等問題。根據市場需求,進一步抓好農民培訓和就業援助工作,提高他們的職業技能,增強外出就業、穩定就業的能力,不斷拓展收入渠道。

      (2007-03-11 09:26:31)

      [中國網]:

      王建倫委員代表全國政協社會和法制委員會發言,題為“讓我們關注農村殘疾人的基本生活 并普遍把其中的部分資金用于補貼殘疾人的生產、生活。”

      (2007-03-11 09:26:47)

      [王建倫]:

      取消農業稅后,農村殘疾人和健全人都不用繳納農業稅,導致農村針對殘疾人最主要的優惠措施消失;健全人還可以得到政府的生產性補貼,而沒有勞動能力的殘疾人享受不到任何補貼;村集體由于不能繼續提取社會和自然災害減免資金,補貼殘疾人的資金鏈條斷裂。

      (2007-03-11 09:27:22)

      [王建倫]:

      以上原因導致農村殘疾人與健全人之間的收入差距進一步拉大。我們在武漢市調研時發現,農村健全人在農業稅減免后,再加上政府的生產性補貼,年人均收入可以增加400多元。黃岡市的農村殘疾人與健全人相比,年人均收入減少400~500元。在其他地方,調研組也得到基本一致的結果。

      (2007-03-11 09:27:53)

      [王建倫]:

      針對上述農村殘疾人收入普遍減少的情況,各地政府也采取了一些措施。比如,將殘疾人優先納入農村低保或社會救助范圍;對符合“五保”條件的農村殘疾人,優先納入“五保”供養范圍;對有勞動能力的農村殘疾人,納入政府相關就業項目培訓計劃并扶持就業。部分市、縣結合本地實際,也出臺了一些優惠政策,湖南省衡陽市規定,農村殘疾人憑殘疾人證免收一事一議費,免除“兩工”負擔,對飲食起居需要護理的農村重度殘疾人,免除其法定撫養義務人中一人的“兩工”負擔。

      (2007-03-11 09:28:25)

      [王建倫]:

      湖南省華容縣治河渡鎮為每名殘疾人多劃撥1~2畝承包地,用于轉租經營以增加殘疾人的收入。湖北省對全省農村特困戶普遍進行定額補貼,每人每年120元,全省13萬重度殘疾人和一戶多殘對象,在定補的基礎上每人每年增加補助60元,所需780萬元經費由省財政、省福利彩票公益金各負擔一半。武漢市對農村重度殘疾人每人每月定額補助30元,輕度殘疾人每人每月定額補助20元。

      (2007-03-11 09:28:59)

      [王建倫]:

      各地普遍反映,針對農業稅取消后農村殘疾人收入減少的問題,國家沒有出臺優惠殘疾人的政策,少數地方盡管出臺了一些優惠政策,但優惠內容太少,優惠力度太小,不能充分彌補農業稅取消后殘疾人與健全人之間的收入差距。

      (2007-03-11 09:29:22)

      [王建倫]:

      殘疾人是社會困難群體中最為困難的群體,其生存狀況之差是我們很多人無法想象的。因病致殘,因殘致貧的情況十分普遍。我們在調研中發現,重度殘疾人和老年殘疾人中約有六成完全依靠家庭供養。有殘疾人特別是重度殘疾人的家庭,在原本勞動力缺乏的情況下,既要供養其生活,扶持其起居,還要承擔其治病和康復的大量費用,導致家庭生活拮據,抵御風險的能力脆弱。其實,殘疾人對政府和社會的期望和要求并不高。

      (2007-03-11 09:30:00)

      [王建倫]:

      湖北省洪湖市一位李姓殘疾人2006年底入住湖北省危房改造項目建設的新房,說是新房,其實門、窗等一些建筑材料都是舊的,房屋也沒有粉刷,與周圍鄰居的樓房相比,只有一層的新房顯得十分寒磣,但其親友在恭賀新房落成的牌匾上卻赫然寫著“李府大廈落成”,李姓殘疾人不停地表達對政府的感激之情。這件小事一直讓我們思索很久。面對殘疾人在生活、住房等最為基本的需求,我們的社會、我們的政府、我們每一個健全的人需要做的事情還很多。

      (2007-03-11 09:30:39)

      [王建倫]:

      去年進行的第二次全國殘疾人抽樣調查結果顯示,全國各類殘疾人總數為8296萬人,占總人口的634%。去年我國財政收入393萬億元。國家富了,財政收入增加了,有條件考慮對殘疾人出臺更多的扶助政策了。我們應當更多地考慮到他們有沒有飯吃?有沒有房住?能不能出門?能不能上學?能不能就業?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首先要解決困難群眾特別是殘疾人的基本生活問題。可以說,沒有殘疾人的小康就不是真正的小康;沒有農村殘疾人的溫飽,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就不可能成功。

      (2007-03-11 09:31:03)

      [王建倫]:

      為此,我們提出以下建議:一、針對農業稅取消后農村殘疾人收入實際減少的問題,國家應當出臺統一的扶助政策,按照農村殘疾人的殘疾程度不同給予定額補貼,經費來源應當由中央與省級財政共同承擔。

      (2007-03-11 09:31:17)

      [王建倫]:

      二、按政府工作報告的部署在全國農村建立低保制度,提高低保標準,并對殘疾人有制度性的照顧和政策上的傾斜。社會救助制度應當制定針對殘疾人的救助標準和救助措施。

      (2007-03-11 09:31:31)

      [王建倫]:

      三、全面解決農村貧困殘疾人的住房問題,繼續加大“彩票公益金農村貧困殘疾人危房改造項目”資金投入,并鼓勵和號召社會力量參與。

      (2007-03-11 09:31:44)

      [王建倫]:

      四、有子女但子女系未成年人、有父母但父母無經濟來源的喪失勞動能力的農村殘疾人,應納入“五保”供養范圍。

      (2007-03-11 09:32:02)

      [王建倫]:

      五、對于有就業能力和就業需求的農村殘疾人應當進行有針對性的培訓,培訓內容和培訓方式應當能最大程度地促進殘疾人就業。

      (2007-03-11 09:34:31)

      [中國網]:

      竇瑞華委員發言,題為“化解‘無直接利益沖突’促進社會和諧”。

      (2007-03-11 09:34:50)

      [竇瑞華]:

      《瞭望》新聞周刊等媒體在進行社會調查時發現:“無直接利益沖突”現象在我國不少地方蔓延,已成為構建和諧社會不能回避的一個重要問題。

      (2007-03-11 09:36:16)

      [竇瑞華]:

      “無直接利益沖突”指沒有直接利益關系者參與的社會沖突。如去年四川廣安醫療事故沖突,江蘇金壇集資糾紛,廣州因交通事故導致群眾圍攻、民警流血犧牲等群體事件,參與者多數都與沖突起因無直接利益關系。

      (2007-03-11 09:36:55)

      [竇瑞華]:

      “無直接利益沖突” 是伴隨“直接利益沖突”發生的,而且參與的人數大大多于“直接利益沖突”者,對“直接利益沖突”起了推波助瀾的作用,使之更難解決。如果處理不當,會使事態擴大,甚至使“無直接利益沖突”變成更嚴重的“直接利益沖突”。2004年重慶萬州“10?18事件”,因一臨時工假冒公務員毆打進城務工人員,僅僅是三人之間的糾紛,卻引發成為數千人參與、砸車燒車、沖擊政府大樓的惡性群體事件。

      (2007-03-11 09:37:32)

      [竇瑞華]:

      “無直接利益沖突”的產生,固然首先是因為相關的“直接利益沖突”沒有得到及時妥善處理,說明政府相關機構人員素質和能力有待提高,但更令人深省的是,為什么有如此多的“無直接利益沖突”者?事實上,“無直接利益沖突”的背后是有“直接利益沖突”的。這些參與者除部分人是路見不平或有起哄心理之外,多數曾受到不公平對待而心有積怨,加之無暢通有效的表達渠道,從而以沖突的形式發泄不滿。

      (2007-03-11 09:38:31)

      [竇瑞華]:

      對底層群眾利益的損害比較普遍。如,征地補償對農民、下崗分流對職工、房屋拆遷對居民;壟斷收費、權錢交易、分配不公等也引發群眾普遍不滿。萬州“10?18”事件的調查表明,絕大多數參與者是無業人員,他們在移民搬遷、企業改制等過程中生活水平大幅下降,心懷怨恨。聽說“公務員”打人而且打人者還公然宣稱“無論出了什么事情都可以花錢擺平”,特別憤慨。

      (2007-03-11 09:39:04)

      [竇瑞華]:

      “無直接利益沖突”的發生次多面廣,矛盾焦點主要集中于權力部門。這是十分危險的信號,表明我國改革發展進程中長期積累的一些深層次矛盾和問題已經在一定程度上引發社會情緒異變,導致執政的民意基礎在流失。如果不認真對待,任其發展,這些積怨將如高壓巖漿尋求突破、高溫干柴等待火星,后果不堪設想。

      (2007-03-11 09:39:51)

      [竇瑞華]:

      化解“無直接利益沖突”,既要治標,更要治本。

      (2007-03-11 09:40:32)

      [竇瑞華]:

      一、一定要切切實實地解決好廣大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要特別重視解決好最困難、最落后地區群眾的利益問題,并把是否解決好這一問題作為衡量干部的政治品質和工作能力的重要內容。

      (2007-03-11 09:40:49)

      [竇瑞華]:

      一些地方的黨政領導熱衷于表面形象、錦上添花、示范工程、采訪報道,擅長于總結經驗、運作視察、標榜成績,卻不重視落后地區、困難群眾的工作。這種現象與不少上級領導的作風有關。喜歡看好的、聽好的,不深入體察民情、了解民意,會助長脫離群眾、華而不實、甚至弄虛作假。

      (2007-03-11 09:41:21)

      [竇瑞華]:

      改革必須堅持,但是應當使所有涉及者都能受益,否則就談不上改革發展成果的共享。有很多情形,為了降低成本,節約開支,損害了群眾利益。爭相引資,亦不惜損害群眾,讓利給資方。方案的設計者和決策者應該有與相關群眾“換位思考”的良心!

      (2007-03-11 09:42:03)

      [竇瑞華]:

      僅僅是號召“換位思考”可能對一些干部不起作用,應該建立一種干部既能當官又能有一定時間做老百姓的“輪官輪民”制度,并完善對干部的監督和考核。

      (2007-03-11 09:42:38)

      [竇瑞華]:

      二、完善利益訴求表達機制,尤其是弱勢群體的表達機制。目前最缺乏的是弱勢群體的利益訴求表達渠道。盡管人大代表、政協委員通過各種方式為農民、農民工、下崗職工等弱勢群體呼吁,但在政協聽不到他們直接的表述。拖欠農民工工資的問題是總理視察時在農民家偶然了解到的。為什么沒有其他正常渠道反映如此量大面寬而且久拖未決的問題呢?應建立定期或不定期的弱勢群體表達訴求的制度,讓干部多下基層聽取意見。紀委和監察部門的同志應參與這項工作,避免有的干部害怕群眾揭短和承擔責任而影響渠道暢通。

      (2007-03-11 09:43:15)

      [竇瑞華]:

      三、及時妥善化解“直接利益沖突”,消除“無直接利益沖突”的外在誘因。為了使“直接利益沖突”及時妥善化解,有關部門要認真清理各種“擾民傷民”政策;要提高化解沖突的認識和能力;真正改進作風,特別要鏟除那種你若不服就想方設法整你的“刁官”作風;政法機構要公正執法并完善司法救助和法律援助體系,使每一個人都能平等地享用法律資源。

      (2007-03-11 09:44:16)

      [竇瑞華]:

      四、加強正確輿論導向,幫助群眾“有序維權”。電視、報紙等媒體要積極反映民情民意,用群眾“聽得懂、信得過”的方式廣泛開展普法宣傳教育,使群眾知法、守法、用法。重慶電視臺“天天630”節目,注重反映群眾最迫切需要解決的現實問題,很受干部和群眾的歡迎。群眾說他們的問題及時反映了,得到有關部門的重視;干部說看到問題在哪里就跑快點去解決。這樣避免了很多可能發生的沖突。

      (2007-03-11 09:45:44)

      [竇瑞華]:

      五、充分發揮人民政協在化解“無直接利益沖突”中的作用。人民政協具有團結面廣、地位超脫、渠道暢通等獨特優勢,要積極反映社情民意,建言獻策,加強民主監督,做好協調關系、化解矛盾、理順情緒、凝聚人心的工作。

      (2007-03-11 09:46:11)

      [中國網]:

      閻洪臣委員代表農工民主黨中央發言,題為“開發衛生人力資源提高農民健康水平”。

      (2007-03-11 09:46:27)

      [閻洪臣]: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醫療衛生事業發展很快,公共衛生條件不斷改善、醫療衛生資源逐步得到整合,人民群眾的健康水平明顯提高。尤其是自2003年開始的新型農村合作醫療試點工作,使廣大農村群眾真正得到了實惠。但是,由于受種種因素的制約,我國衛生事業的發展還滯后于經濟和其他社會事業,農村衛生發展狀況落后于城市,農村醫療衛生服務體系與農民不斷增長的健康需求的矛盾還相當突出,農村衛生事業面臨著嚴峻的挑戰。

      (2007-03-11 09:46:46)

      [閻洪臣]:

      而影響農村衛生事業發展最根本、最直接的根源在于人力資源短缺,解決這個問題的關鍵,主要在于我們是否能夠建立一支訓練有素、適應性強的醫療衛生專業人才隊伍和是否能夠暢通農村分享城市優良衛生人力資源的渠道。

      (2007-03-11 09:48:35)

      [閻洪臣]:

      一、我國農村衛生人力資源現狀。

      (2007-03-11 09:48:50)

      [閻洪臣]:

      建國以來,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的衛生人力資源有了很大的發展。但是,衛生隊伍的現狀與我國經濟社會和衛生事業的發展要求仍有較大差距,尤其在農村嚴重缺乏能夠為農民解決實際問題的專業技術人才。從人力資源分布上看,世界衛生組織統計,西太平洋區每千人口衛生人員5.8人,衛生人力資源危機最為嚴峻的非洲地區每千人也占了2.3人。

      (2007-03-11 09:49:06)

      [閻洪臣]:

      據統計,2005年底,我國市縣每千人口衛生技術人員分別占4.96人和2.16人。從人力資源數量上看,2005年底,全國1633個縣、3.55萬個鄉鎮共有衛生技術人員87.1萬人。在全國61.5萬個行政村設立的村衛生室中,執業(助理)醫師10.4萬人、鄉村醫生86.4萬人、衛生員5.3萬人。

      (2007-03-11 09:49:37)

      [閻洪臣]:

      每千農業人口鄉村醫生和衛生員僅占1.05人。從人力資源學歷水平上看,2003年底,全國鄉鎮衛生院衛生技術人員中,大學本科學歷的占1.6%,大專學歷的占17.1%,中專學歷的占59.5%,高中以下學歷的占21.8%。這就意味著,無論在整體數量、人員素質以及城鄉分布差異上,農村衛生人力資源狀況令人堪憂。

      (2007-03-11 09:50:14)

      [閻洪臣]:

      二、存在問題的原因。

      (2007-03-11 09:50:49)

      [閻洪臣]:

      2005年,我國高中等院校醫學專業畢業人數已達53.4萬人,但該年衛生技術人員比過去只增加了6.73萬人,縣以下衛生技術人員不僅沒有增加反而還減少了1509人。由此可見,大量的醫學專業畢業生就業并沒有選擇從事醫療衛生服務,到農村就業的更是鳳毛麟角。有的農村衛生院十年未進一個人,衛生人才出現斷層。在政策導向上、在信息交流上,人才需求沒有和供給形成對應。

      (2007-03-11 09:51:28)

      [閻洪臣]:

      三、對策和建議。

      (2007-03-11 09:51:54)

      [閻洪臣]:

      1.農村衛生人才建設問題是關系到農村衛生發展的長期戰略任務,各級政府必須在城鄉統籌、因地制宜的宏觀基礎上明確當地農村衛生人才需求的總量和結構,研究合理調整城鄉衛生人力資源結構的有效方法,加快農村衛生應用人才的培養。按比例、多渠道,努力構建層次合理的農村衛生人才隊伍。

      (2007-03-11 09:52:15)

      [閻洪臣]:

      2.保證農村衛生投入,穩定農村衛生人才隊伍。各級財政應加大對鄉鎮衛生院建設性投資,建設標準化的農村衛生院,更新設備,改善在農村衛生院工作的衛生人才的工作和生活環境。確保他們的工資福利待遇,解決好他們的后顧之憂。

      (2007-03-11 09:52:44)

      [閻洪臣]:

      3.高等院校的醫學教育要以農村基層需求為導向,拓寬適應基層需求的知識面。一是組織和指導學生參加早期接觸臨床的各項社會實踐活動;二是強化實踐教學環節,增加實踐教學課時比重;三是強化臨床技能培訓;四是建立有利于培養基層適用人才的課程體系。

      (2007-03-11 09:53:02)

      [閻洪臣]:

      4.采取多種形式積極培養農村衛生技術人員。利用函授、廣播電視、網絡教育、講習班等方法培養和復訓鄉村醫生,其重點應放在邊遠、貧窮、少數民族地區,以盡快提高基層衛生技術人員的基礎理論知識和業務技術水平。堅持將農村基層衛生技術人員的業務技能培訓工作納入地方年度目標管理,制定切實可行的農村衛生人才培訓計劃。

      (2007-03-11 09:53:58)

      [閻洪臣]:

      5.農村要實施鄉村衛生服務管理一體化。在加強村衛生室建設方面,要不斷強化鄉鎮衛生院的管理職能,增強鄉鎮衛生院對村衛生室的指導和監管。

      (2007-03-11 09:54:22)

      [閻洪臣]:

      6.繼續實施“萬名醫師支援農村衛生工程”,要把城市衛生機構對縣鄉兩級衛生專業人員的培訓作為主要目標任務抓緊抓好,逐步建立城市衛生支援農村的長效機制。完善政策措施,推動鄉村醫生向執業助理醫士和執業醫士的過渡,提高農村基層衛生人員的素質。

      (2007-03-11 09:55:39)

      [閻洪臣]:

      以上建議僅供參考,謝謝!

      (2007-03-11 09:56:08)

      [中國網]:

      周宜興委員發言,題為“啟動中華文明探源工程發掘并研究龍文化的根”。

      (2007-03-11 09:57:14)

      [周宜興]:

      我國文化資源積累的厚度很深、很重,但我們對文化資源開發的能力,與文化資源的厚度相比,是遠遠不夠的。全世界的華人都自豪地認同自己是“龍”的傳人,自有可記載的歷史時期起,“龍”在中華各個民族中傳承了三四千年。但時至今日,關于“龍”文化的根起源于哪里?它是怎么形成和發展的?還沒有一個歷史的、科學的、文化的,令中國乃至世界信服的說法。這不能不說是我國文化資源開發中的一大缺憾。

      (2007-03-11 09:58:01)

      [周宜興]:

      20世紀末,我國成功地完成了上下五千年的歷史斷代工程,這是功不可沒的一項歷史文化工程。它向世界宣告了中國五千年文明史的真實存在。就在這個工程完成之日,就有智者提出,可否在斷代工程之后,再開展一項“中華文明探源工程”。

      (2007-03-11 09:58:24)

      [周宜興]:

      2006年,甘肅文物考古研究所,正式發布了《秦安大地灣新石器時代遺址發掘報告》(報告中有關遺址考古發掘的文字部分945頁,約120萬字,文物遺存圖版304頁,計2000多幅照片,實有遺存文物約10000件)。

      (2007-03-11 09:58:59)

      [周宜興]:

      報告無可辯駁地證實,在8000~5000年前,在秦安大地灣,存在著我國新石器時期一個相當豐厚、相當進步的文明——大地灣文化(已知大地灣遺址總面積275萬平米,現已發掘揭露的面積138萬平米,僅是總面積的千分之五,其發掘潛力巨大)。國家已經立項,今年開工建設大地灣遺址博物館,并逐步恢復大地灣原始村落,復原8000年前的原始地貌,建立一個中華史前文明的研究、教育基地。那么,創造大地灣文明的歷史代表人物是誰呢?這正是中華文明探源工程最終要回答的問題。

      (2007-03-11 09:59:22)

      [周宜興]:

      幾千年來,我國一直流傳著肇始中華文明的第一人是太昊伏羲氏。坐落在北京阜成門內大街的歷代帝王廟里,供奉著從三皇五帝到清乾隆止的188位中國的帝王,太昊伏羲是188位帝王之首。許多古代典籍中都有伏羲創始文明的記載。伏羲早于炎帝、黃帝約2000年或者更早,是“代燧人氏繼天而王”的。

      (2007-03-11 09:59:47)

      [周宜興]:

      這樣算來,伏羲是在8000~7000年前,或者更長的一個歷史時期里,在黃河上游廣大地域誕生的眾多遠古先賢的代表人物。伏羲(或者是若干代伏羲)是處于母系社會結束,父系社會形成過程中,一個欣欣向榮的,始創文明的偉大時期的歷史文化人物。這個時期,也正是大地灣文化誕生并發展的時期。

      (2007-03-11 10:00:09)

      [周宜興]:

      “大地灣文化”與“伏羲文化”不期相遇,它們誕生在同一個歷史時期,它們在時間上是相重疊的。更加令人嘆為觀止的是,它們在空間上也是相重疊的。伏羲誕生在古成紀,成長在古成紀,古成紀即在今天甘肅省天水市轄區內,而秦安大地灣原始遺址也產生在古成紀。

      (2007-03-11 10:00:38)

      [周宜興]:

      這種時間與空間的雙重重疊,不是巧合,而是歷史的必然,它預示著傳說中的伏羲文明,與地下發掘出的大地灣文明,可能是同一個歷史文明的兩種不同的表象與形態。它的現顯可能會把我國的文明史,在5000年的基礎上,再向前推3000年左右。8000年的文明史,會把我國的“軟實力”提升到一個什么樣的高度,現在還難以預料。

      (2007-03-11 10:03:02)

      [周宜興]:

      伏羲是父系社會走向成熟的過程中,以古成紀為中心的眾多原始部落,共同組成的部落聯盟的首領。在伏羲所創始十多項文明中,有一項是“立九部,設六佐,初創社會”。《三皇本紀》中說:伏羲“以龍紀官,號曰龍師”。

      (2007-03-11 10:03:22)

      [周宜興]:

      伏羲所設九部,都以龍師命名,每個龍師都有自己獨特的龍師圖騰,于是九種互有差異的龍的圖騰就出現了。顯然中國的龍文化是由伏羲開創的,成紀一直被稱為“龍城”,龍文化的根大約就在伏羲氏誕生、成長的地方——成紀。

      (2007-03-11 10:03:38)

      [周宜興]:

      把大地灣文化與伏羲文化重疊起來研究,是中華探源工程的一個重要的切入點,它需要新的觀念與方法,為此得從以下兩點做起:一是建立以文化為核心的歷史研究觀。文化是歷史的靈魂,歷史是文化傳承與發展的載體。

      (2007-03-11 10:04:26)

      [周宜興]:

      一個國家和民族的歷史不論怎么變遷,文化始終是這個民族所特有的傳統與精神,它在生活習俗的延續與發展中傳承,有著強烈的民族特征,很難被異化,被征服,但它必須自覺,并不斷地創新。中華民族的歷史,就是以中國傳統文化為核心傳承下來的。因此,歷史學的研究核心應當放在各個歷史階段中,文化的產生、再現、發展與繼承方面,更加重視思想與精神在歷史中的作用力;而不囿于考證、修正、補充、完善歷朝歷代所發生的歷史事件和歷史人物的真偽的論證方面。

      (2007-03-11 10:04:52)

      [周宜興]:

      二是對史料的認定要有新的觀念。把文字記載的史料,考古發掘的史料,和保存在民間的傳說史料,三者并重使用,相互補充佐證。在民間以口頭文學承傳下來的歷史傳說,和非物質文化遺產,是保存在世間最鮮活、最生動、最濃厚的歷史資源。

      (2007-03-11 10:05:27)

      [周宜興]:

      大量有關伏羲創始文明的傳說,我們應當先接受它,在與“大地灣文化”相印證的基礎上,去偽存真,確立其歷史真實的部分。對伏羲所在時代的歷史研究,應當把著力點放在以伏羲為代表的先賢們,在中華大地上創世文明的過程中,所產生的遠古文化這一核心上,挖掘并認知伏羲文化豐富的思想與精神內涵。

      (2007-03-11 10:05:44)

      [周宜興]:

      最后祝愿“中華文明深源工程”能得到支持,并取得成功。

      (2007-03-11 10:06:01)

      [中國網]:

      陳正統委員代表臺盟中央和全國臺聯聯合發言,題為“挖掘閩南文化資源推動閩臺文化交流”。

      (2007-03-11 10:06:21)

      [陳正統]:

      文化對民族的凝聚力和民族對文化的認同感,是一個民族團結統一的心理基礎和精神支柱。作為中華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閩南文化上承中原,下續臺灣。長期以來,閩南文化以其豐富的積淀、深厚的根基、獨特的魅力,培育、滋養、聯系和吸引著廣大臺灣同胞和海外僑胞,鮮明地向世人昭示了海峽兩岸人民同根同源、血脈相連、手足情深的歷史淵源。

      (2007-03-11 10:06:53)

      [陳正統]:

      閩南地區的漳州、泉州、廈門是閩南文化的發源地和保存地,活躍著眾多原生態的民族民間文化。清朝康熙后期開海禁以后,閩南一帶和客屬地區大量移民臺灣,帶去了自身的文化并在臺灣當地沿襲至今,使閩臺兩地形成具有許多共同特點的區域文化,在交流與融合中不斷發展。

      (2007-03-11 10:07:29)

      [陳正統]:

      如被臺灣當局捧為“國劇”的歌仔戲,最初即是源于以閩南語為特征的錦歌、竹馬戲等,明末清初傳入臺灣島內,與當地民歌小調融合,逐步發展成歌仔戲,并于20世紀20年代回傳入廈、漳一帶,形成解放后定名的薌劇。其他諸如被臺灣民眾評選為“臺灣意象”的布袋戲以及竹馬戲、南音等民間藝術,在閩臺兩地同樣隱含著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關系。

      (2007-03-11 10:08:01)

      [陳正統]:

      閩臺區域文化在兩岸蓬勃發展,其根在福建。根據福建省第一批涉臺文物普查資料的初步匯總顯示,全省遺存著青、白礁慈濟宮等珍貴的涉臺文物史跡646處。這些文物史跡是祖國大陸與臺灣歷史淵源關系的重要見證,有力地佐證了臺灣自古以來就是中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2007-03-11 10:09:06)

      [陳正統]:

      這些民間藝術、文物史跡都是臺灣文化根源的歷史印證和現實參照。因此,在當前形勢下,充分挖掘閩南文化資源,推動閩臺文化交流向寬領域、高層次、縱深化方向發展,對于挫敗陳水扁當局“本土化”、“去中國化”的分裂圖謀,增進廣大臺灣民眾對祖國大陸的認同感和向心力,促進兩岸關系的進一步發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我們建議:

      (2007-03-11 10:09:21)

      [陳正統]:

      第一,建立閩南文化保護區。根據國家民族民間保護工程規劃,文化部將于2007年正式啟動全國十大文化生態保護區及國家級文化傳承大師(人)命名工作。福建作為文化遺產大省,已基本具備建立閩南文化保護區的條件。

      (2007-03-11 10:11:03)

      [陳正統]:

      建立閩南文化保護區,不僅能促進海峽西岸地區經濟文化的共同繁榮,也有利于保護和弘揚閩南優秀傳統文化,提高閩南文化對臺灣地區的輻射力和影響力,形成兩岸同根同源的文化圈。建議國家有關部門將閩南文化保護區列入2007年首批全國十大文化生態保護區名錄,盡快推動閩南文化保護區的建立,從保護區的機構設置、啟動資金等方面予以支持。

      (2007-03-11 10:11:17)

      [陳正統]:

      第二,啟動涉臺文物保護利用專項工程。加強涉臺文物史跡的保護是維系兩岸同胞的文化情結、反對“文化臺獨”的一項具有現實政治意義的重要工作。建議啟動涉臺文物保護利用專項工程,在福建省開展一次關于涉臺文物史跡的普查工作,全面了解福建涉臺文物史跡的分布情況,將福建省涉臺文物保護利用專項工程列為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工程,由中央財政每年撥出專項資金,用于涉臺文物史跡的維護修繕和開發利用。

      (2007-03-11 10:11:33)

      [陳正統]:

      同時,從長遠考慮,建議在文物保護法中界定專門的涉臺文物概念,將涉臺文物史跡的保護納入文物保護法的范疇之中,以法律的形式使之固定下來。

      (2007-03-11 10:12:01)

      [陳正統]:

      隨著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舊城改造、農村城市化等給文物保護,特別是那些尚不及或不足以列入國家文物保護單位的涉臺文物保護帶來了很大的壓力,許多寶貴的文物史跡正逐漸湮滅。建議對涉臺文物史跡的保護要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科學規劃城市布局,妥善保護文物史跡,堅持把文物單體保護、園林綠化與歷史文化街區保護相結合,堅持保護、整治與利用相結合,使涉臺文物“大樹”變成涉臺文物“森林”,從功能單一的史跡變成鐫刻兩岸血緣親緣真實歷史場景的文化區域。

      (2007-03-11 10:12:13)

      [陳正統]:

      第三,進一步加強閩臺文化交流。福建與臺灣一水之隔,閩臺兩地地緣相近、血緣相親、文緣相承、商緣相連、法緣相循。去過臺灣的人普遍反映,臺灣可以說是“無處不中國,無處不閩南”。臺灣民眾也普遍認為福建與臺灣的語言習俗、風土人情都“沒什么區別”,甚至連很多地名,如漳州寮、泉州厝、同安村等都一模一樣。

      (2007-03-11 10:12:30)

      [陳正統]:

      鑒于福建在涉臺文化交流中的突出地位和作用,建議給予福建特殊政策,設立閩臺文化交流基金,有計劃地組織文物展、族譜展、圖書展以及歌仔戲(薌劇)、布袋戲、梨園戲等戲曲藝術赴臺交流;加強兩岸民間崇祀活動交流,統籌安排,引導崇祀活動健康有序地開展;搭建閩臺區域文化交流與合作的平臺,增進島內民眾,特別是中青年民眾對中華文化的認識和了解;簡化涉臺文化交流項目的審批手續等,從而使福建這一融合兩岸文化、溝通同胞情誼的前沿陣地更多更好地發揮作用。

      (2007-03-11 10:13:30)

      [中國網]:

      劉楓委員代表全國政協文史和學習委員會發言,題為“高度重視京杭大運河的保護和申遺工作”。

      (2007-03-11 10:14:10)

      [劉楓]:

      舉世聞名的萬里長城和京杭大運河,是古代中國人民創造的兩項偉大工程,是中華民族的歷史豐碑和永遠的驕傲,也是中國人民對人類文明的重大貢獻。保護好萬里長城和京杭大運河,是當代中華兒女的光榮使命和義不容辭的職責。

      (2007-03-11 10:14:28)

      [劉楓]:

      長城是凝固的歷史,運河是流動的文化。在長城已成為世界文化遺產并得到初步有效保護的今天,我們要加倍重視京杭大運河的保護和申遺工作。京杭大運河不僅是一條積淀豐厚的文化遺產長廊,更是一條活著的、流動的、發展的文化經濟黃金通道。切實保護好京杭大運河,不僅具有豐碩的歷史文化價值,而且具有巨大的經濟社會價值。

      (2007-03-11 10:15:09)

      [劉楓]:

      京杭大運河自開鑿至今,雖經千百年歷史滄桑和社會演變,但其集航運、灌溉、防洪于一體的功能,仍然發揮著積極的作用。京杭大運河是南北重物資運輸和長三角經濟的水上重要通道,有10萬多艘船舶長年在運河上航行,年運輸量相當于3條京滬鐵路。京杭大運河文化遺存眾多,沿岸風光無限,景觀獨具魅力,旅游資源十分豐富。運河猶如一條晶瑩璀璨的項鏈,沿河各城市就是這條項鏈上的顆顆明珠,熠熠生輝,光彩奪目。

      (2007-03-11 10:16:48)

      [劉楓]:

      2006年5月,由陳奎元副主席帶隊,全國政協文史和學習委員會組織數十位全國政協委員,并邀請文物、歷史、考古、水利、建設、規劃、南水北調等領域的專家學者參加,全程考察了京杭大運河的保護和利用情況,在杭州召開了京杭大運河保護與申遺研討會,通過了《京杭大運河保護與申遺杭州宣言》,對京杭大運河的保護和申遺工作起到了揚旗擂鼓、推波助瀾的作用。

      (2007-03-11 10:18:11)

      [劉楓]:

      當前,京杭大運河的保護和申遺工作有了一個良好的開頭,國務院已將京杭大運河公布為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國家文物局也已將大運河列入重設的《中國世界文化遺產預備名單》,沿河不少地方也正在對運河實施保護和利用的綜合整治工程。但是,保護和申遺工作任務十分繁重,面臨問題也不少。

      (2007-03-11 10:18:39)

      [劉楓]:

      一是對保護和申遺工作的重要意義認識不足,尚未引起國家層面和沿河各地的足夠重視。二是長期以來,大運河的保護和整治,存在條塊分割、多頭并管的局面,缺乏整體保護規劃和統一管理協調機制。三是整體風貌日遭毀壞,山東濟寧以北河段斷流已有時日,一些河段污染嚴重,堵航現象時有發生,部分古河道頻遭破壞,運河上的古代水工建筑以及與運河相關的重要古建筑“建設性破壞”不止,沿河民俗風情、民間藝術等非物質文化遺產日趨消亡。

      (2007-03-11 10:19:33)

      [劉楓]:

      四是尚未制定諸如《長城保護條例》這樣的法規,保護工作缺乏相應的法律保障。五是基礎工作薄弱,文化遺產家底不清;經費嚴重不足,保護力不從心;申遺進展緩慢,工作力度不夠。

      (2007-03-11 10:19:56)

      [劉楓]:

      我們迫切地感到,如果對這些問題不加以高度重視,那么這條“歷史之河、文化之河”,整體風貌還將繼續遭受毀壞,直至消亡。那將是中華民族不可挽回的巨大損失。我們將愧對祖先,也無法向子孫后代交代!為此,我們建議:

      (2007-03-11 10:20:20)

      [劉楓]:

      一、建立統一協調機制,切實加強組織領導。

      (2007-03-11 10:20:39)

      [劉楓]:

      一是成立以國務院領導同志牽頭的京杭大運河管理委員會,加強組織領導,統一協調保護、申遺和開發利用工作,避免條塊分割,政出多門。二是盡快編制《京杭大運河保護總體規劃》,明確保護標準和重點。

      (2007-03-11 10:21:00)

      [劉楓]:

      三是全國政協牽頭,成立由國家相關部門、有關專家、沿河政府和政協參加的京杭大運河研究機構,對京杭大運河及沿線開展全面調查,摸清文化遺產家底,協調和督促有關保護和申遺工作。四是按照《保護世界文化和自然遺產公約》的要求,盡快制定申報世界遺產的工作方案,積極推進申遺工作。

      (2007-03-11 10:21:31)

      [劉楓]:

      二、制定保護條例,依法推進保護。

      (2007-03-11 10:21:52)

      [劉楓]:

      加大保護工作力度,必須有相應的法律保障。鑒于京杭大運河保護的緊迫性、嚴峻性,建議國務院盡早制定出臺《京杭大運河保護條例》,對京杭大運河保護的基本指導思想、原則、保護規劃編制、專項保護資金設立、保護工作監督檢查以及相應法律責任等作出明確規定,推動大運河的保護與管理工作盡快走上法制化、科學化、規范化軌道。

      (2007-03-11 10:22:20)

      [劉楓]:

      三、統籌考慮保護利用,科學實施南水北調工程。

      (2007-03-11 10:22:42)

      [劉楓]:

      一是進一步完善南水北調東線工程與京杭大運河古河道相銜接的設計方案。二是在充分利用古河道的過程中,必須最大限度地減少或降低對運河歷史遺存和風貌的破壞,切實保護好運河的物質和非物質文化遺產,延續運河文脈,使今日造福社會的國家重點建設工程,成為明天珍貴的世界文化遺產的重要組成部分。三是結合南水北調工程,加大治污力度,全面修復運河生態環境,促進“人水和諧”,再現千年古運河的整體風貌。

      (2007-03-11 10:23:36)

      [劉楓]:

      四、廣泛動員各方力量,共同參與保護和申遺工作。

      (2007-03-11 10:24:01)

      [劉楓]:

      一是進一步完善南水北調東線工程與京杭大運河古河道相銜接的設計方案。二是在充分利用古河道的過程中,必須最大限度地減少或降低對運河歷史遺存和風貌的破壞,切實保護好運河的物質和非物質文化遺產,延續運河文脈,使今日造福社會的國家重點建設工程,成為明天珍貴的世界文化遺產的重要組成部分。三是結合南水北調工程,加大治污力度,全面修復運河生態環境,促進“人水和諧”,再現千年古運河的整體風貌。

      (2007-03-11 10:24:17)

      [劉楓]:

      一是設立京杭大運河文化遺產保護基金,鼓勵和支持社會力量參與京杭大運河的保護。二是充分發揮新聞媒體和互聯網的作用,加大京杭大運河保護和申遺工作的宣傳力度。建議中央電視臺籌拍《中國大運河》專題紀錄片,向海內外宣傳京杭大運河的深厚文化內涵和獨特遺產價值。三是在第二個“文化遺產日”到來之際,在全國開展“愛我中華,護我運河”大型主題宣傳活動,賦予大運河以新的民族時代精神內涵,讓古老的大運河綻放出更加絢麗的光彩。

      (2007-03-11 10:24:52)

      [中國網]:

      張發強委員代表全國政協教科文衛體委員會發言,題為“關于辦好北京2008年奧運會的意見和建議”。

      (2007-03-11 10:25:07)

      [張發強]:

      再有516天,第29屆奧林匹克運動會將在北京隆重舉行,隨后還將舉辦第13屆殘疾人奧林匹克運動會。歷史經驗表明,奧運會的舉辦不僅能促進舉辦國體育的發展,對國家的政治、經濟、社會、文化也會帶來重要而又深遠的影響。殘奧會的舉辦也將對殘疾人事業的發展和在全社會宣傳、推廣新的殘疾人觀起到重要的推動作用。

      (2007-03-11 10:25:25)

      [張發強]:

      我國目前正處于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關鍵時期,北京奧運會的舉辦因此更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我們堅決支持北京辦好2008年奧運會,并提出以下意見和建議。

      (2007-03-11 10:26:00)

      [張發強]:

      一、高度認識舉辦奧運會的戰略意義,充分發揮舉辦奧運會的綜合效應。

      (2007-03-11 10:26:14)

      [張發強]:

      奧運會是當今世界規模最大、時間最長的人類聚會和全球性的文化慶典。要努力發揮北京奧運會在振奮民族精神、提高民族凝聚力、提升國家形象方面的重要作用,把籌辦北京奧運會的過程作為團結和凝聚各方力量、共同構建和諧社會的重要切入點和著力點。

      (2007-03-11 10:26:29)

      [張發強]:

      在籌辦過程當中,要堅持以人為本,注重解決環境、交通、城市規劃、健身場地和設施建設等人民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使各項籌辦工作造福廣大人民群眾,努力使北京奧運會成為“體育的盛會,人民的節日”,成為“運動員的賽場,老百姓的樂園”。舉辦奧運會是一次規模空前的對外交往活動。

      (2007-03-11 10:26:45)

      [張發強]:

      舉辦奧運會是一次規模空前的對外交往活動。因此在籌辦過程當中,還要進一步加強對外宣傳工作,大力宣傳我國各項事業取得的成就,宣傳中國文化中“和諧”、“和為貴”的思想以及推動世界和平、構建和諧世界的理念,進一步樹立和平、友誼、發展的良好的國家形象。

      (2007-03-11 10:27:00)

      [張發強]:

      二、充分發揮奧林匹克運動的教育與文化功能,推動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

      (2007-03-11 10:27:57)

      [張發強]:

      奧林匹克運動是體育與文化的結合,同時也是一種生動、有效的教育手段。在籌辦北京奧運會的過程中,應充分發揮奧林匹克運動的教育與文化功能,組織好各種文化活動,大力開展以奧林匹克精神和北京奧運會三大理念為核心的教育活動,廣泛進行“迎奧運、講文明、樹新風”活動,推動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

      (2007-03-11 10:28:48)

      [張發強]:

      (一)要精心設計、舉辦好北京奧運會開、閉幕式,規劃、組織好系列的文化活動,以此來大力弘揚中華民族的先進文化,培養和激發公眾對中華文明的驕傲感、自豪感。這既是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北京奧運會成功舉辦的重要方面。

      (2007-03-11 10:29:03)

      [張發強]:

      (二)要在全社會廣泛宣傳和平、友誼、進步的奧林匹克理想,以更快、更高、更強的奧林匹克精神,激勵各行各業的建設者努力拼搏、奮斗,從而推動各項事業的發展。

      (2007-03-11 10:29:17)

      [張發強]:

      (三)要努力提高公民的思想道德水平和現代文明素質,通過奧運會的舞臺塑造中國人民講文明、重禮儀、團結友善、熱情好客的良好形象,為奧運會成功舉辦創造良好的社會文明氛圍。

      (2007-03-11 10:29:31)

      [張發強]:

      籌備和舉辦奧運會為促進群眾體育活動的開展提供了難得的機遇。國家體育總局提出“全民健身與奧運同行”,得到了全社會的廣泛響應。有關部門要抓住機遇,因勢利導,廣泛、深入地實施《全民健身計劃綱要》,促進群眾體育事業的全面發展。

      (2007-03-11 10:29:43)

      [張發強]:

      青少年是實施全民健身計劃的重點。最近胡錦濤總書記就增強青少年學生體質健康問題做出重要批示,指出“增強青少年體質,促進青少年健康成長,是關系國家和民族未來的大事”。要充分利用北京奧運會的契機,立足素質教育,在青少年當中大力開展奧林匹克教育,宣傳普及奧運知識,在有條件的學校有組織地開展各種球類、田徑、游泳及其它項目的體育活動,建立地區和全國性的學生單項體育競賽制度,有效改善青少年體質狀況。

      (2007-03-11 10:31:53)

      [張發強]:

      四、不斷完善體育產業和經濟政策。

      (2007-03-11 10:32:07)

      [張發強]:

      隨著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和體育消費的增加,體育產業正面臨著越來越大的社會需求和發展空間。但目前我國體育經濟政策研究相對滯后,沒有出臺過全國性的促進體育產業發展的專門政策。亟需抓住籌辦奧運會的契機,借鑒文化等領域的相關政策,研究制定相應的體育經濟政策,以引導、扶持和推動體育產業的發展。

      (2007-03-11 10:32:24)

      [張發強]:

      各位委員,舉辦奧運會是中華民族的百年企盼,是全國人民的一件大事。我們相信,在黨中央、國務院的正確領導下,在全國人民的大力支持下,我們一定能夠成功舉辦一屆“有特色,高水平”的奧運會。謝謝大家!

      (2007-03-11 10:33:30)

      [中國網]:

      金曼委員發言,題為“擴大對外文化交流和文化貿易推動中華文化走向世界”。

      (2007-03-11 10:33:42)

      [金曼]:

      中國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國之一,有著悠久的歷史和燦爛的文化,中國傳統文化對世界產生過深遠的影響。但是,近代以來,中國文化在世界上的影響力日漸衰弱,中國對外文化交流呈現了嚴重的逆差。改革開放,特別是國家“十五”規劃實施以來,中國加大了對外文化交流的力度,取得了可喜的成績。從組織中法文化年、中國俄羅斯年、中意文化年、美國的中國文化節,到在海外多個國家設立100多所孔子學院等,都具有一定聲勢和影響,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2007-03-11 10:36:08)

      [金曼]:

      但是中國文化在世界上的影響力同中國經濟和政治在世界上的地位存在巨大差距。中國對外文化交流和文化貿易的主要產品,無論是文藝演出、影視作品、圖書期刊、動漫產業還是語言文化等等,存在十幾倍甚至幾十倍的“入超”,處于絕對輸入國地位,是嚴重的“文化赤字”。這對于一個擁有燦爛文化的文明古國來講,對于一個正快速發展追求民族復興的國家來講,不得不引起我們的深思。

      (2007-03-11 10:37:04)

      [金曼]:

      一方面,我們輸出的文化產品質量不盡如人意,尤其是反映當代中國發展面貌、當今中國人核心價值觀和精神風貌的文化作品有限,有文化內涵和思想深度的原創作品太少,能展示中華文化的內在魅力、代表國家形象的高端文化產品更是鳳毛麟角。

      (2007-03-11 10:37:57)

      [金曼]:

      在各種國際文化交流活動中,仍停留在以展示剪紙、泥人、刺繡、大紅燈籠之類的民俗作品和兵馬俑以及其他出土文物等為主的階段,在國外較有影響的戲劇歌舞和影視作品也僅僅有屈指可數的幾部,動漫產業與美國和日韓相比我們才剛剛起步,甚至在國際學術舞臺上也很難聽到中國學者的聲音。

      (2007-03-11 10:38:14)

      [金曼]:

      另一方面,我們的對外文化交流缺乏國家戰略,缺乏政府的大力推動和扶植,缺乏有效的資源整合,缺乏現代化的包裝,缺乏國際化的運作和推介,缺乏優秀的專業人才。

      (2007-03-11 10:38:26)

      [金曼]:

      我從事藝術工作20多年,曾隨不同藝術團到過近20個國家訪問演出,演出時也多是面對自己的同胞,在過去,主要是慰問華僑、傳達鄉音。而在今天,這是遠遠不夠的。我們的文藝作品,要面對外國受眾,要靠質量取勝,要深入當地社會,要讓當地的民眾了解并喜愛,這才是我們對外文化交流的目的。

      (2007-03-11 10:38:39)

      [金曼]:

      當前文化交流中“西強我弱”的現實值得我們警惕和重視。西方和日韓的文化活動和文藝作品在中國大有流行風靡之勢,比如英國的音樂劇《歌劇魅影》在上海演出時,一下子售出96場票、而且價格不菲;美國的大片、韓國的電視劇、日本的動漫作品,對中國文化形態和思想觀念產生了很大的影響和很強的沖擊。

      (2007-03-11 10:38:53)

      [金曼]:

      這也從一個側面反映出,我們的對外文化交流和文化貿易在與西方專業化的文化運作較量中處于明顯劣勢。我們歡迎世界優秀文化的交流,不排斥外來文化,而且要善于吸收其中的精華,但是我們更需要發展、豐富和傳播自己的民族文化。

      (2007-03-11 10:39:15)

      [金曼]:

      中國的現狀是文化實力與經濟大國地位嚴重失衡。文化的“入超”,客觀上廉價為西方人培育了文化受眾,強化了西方文化的影響力,甚至影響了國家的文化安全。中國文化要繁榮振興,要加大對外交流已經刻不容緩。“十一五”規劃明確提出了開拓國際文化市場、推動中華文化走向世界的目標,使我們文化工作者備受鼓舞。

      (2007-03-11 10:39:29)

      [金曼]:

      如何推進對外文化交流,促進民族文化復興,我提幾點建議:

      (2007-03-11 10:39:42)

      [金曼]:

      第一,國家應制定對外文化交流發展戰略,加大政府扶持力度,著眼長遠、整合資源、形成合力、循序漸進,搭建各種形式的對外文化交流平臺,策劃組織一系列高端的中國文化產品,提高對外文化交流的整體水平。

      (2007-03-11 10:39:54)

      [金曼]:

      第二,國家應制定和推行戰略性文化貿易政策。在維護國家文化安全的過程中推動文化的發展,是國家在制定文化貿易戰略時必須考慮的問題。政府進行合理的干預,適當運用關稅、補貼,以進口保護作為出口促進的手段等戰略性貿易政策措施,將會刺激和提升我國的文化產品乃至文化產業的競爭力。美國、法國等發達國家,在歷史上不同時期也都采取過這樣的政策。

      (2007-03-11 10:40:09)

      [金曼]:

      第三,國家應加強完善網絡文化建設和管理的體制機制。互聯網的無界性,使文化傳播可以突破時空界限,對全球文化的發展、創新和傳播產生越來越深遠的影響,發展潛力巨大,是我們促進對外文化交流不可忽視的一個重要的陣地和窗口。建議國家專門建立一個部門,招募聚集一大批優秀外語人才和網絡技術人才,負責互聯網的對外文化傳播與管理。

      (2007-03-11 10:40:29)

      [金曼]:

      第四,加強對海外受眾的接受心理、接受習慣和思維特性的研究,以增強針對性;善于借用西方人易于接受的藝術形式,例如歌劇、舞蹈、交響樂等,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2007-03-11 10:40:43)

      [金曼]:

      第五,加強高等文化藝術人才的培養和教育。國家良好的文化形象,有創意的、高精尖的文化藝術產品,要靠優秀的、杰出的文化藝術人才去樹立、去創造、去表現、去經營。國家應按時代和全球化發展趨勢的需要,設置更高層次的教育機構,對其投入更多的資金和精力,使這樣的教育和培訓機構成為國家文化走出去所需杰出人才的搖籃,成為國家文化產業發展的內力不竭的助推器。

      (2007-03-11 10:41:13)

      [金曼]:

      第六,要借助通曉國際文化市場和運作的國際化專業機構和專業人士的優勢,用符合國際市場的運作方式,推介中國文化產品,傳播中國文化。

      (2007-03-11 10:41:32)

      [金曼]:

      民族要復興,文化必須復興。中國文化只有走向世界,在世界文化市場占有一席之地,成為世界文化大國,中國才有可能成為世界強國。

      (2007-03-11 10:42:06)

      [中國網]:

      鄭蘭蓀委員代表民盟中央發言,題為“遵循高教規律 培養創新人才”。

      (2007-03-11 10:42:28)

      [鄭蘭蓀]:

      我國現代教育史上,高等學府曾有過大師輩出、星漢燦爛的時代,他們的學術創造和文化貢獻至今讓我們高山仰止。而現在正是中國歷史上又一個需要大師、呼喚大師的時代。遺憾的是,呼喚者諄諄,涌現者寥寥,我國經濟強盛之勢與現有思想、學術、文化原創能力之間存在明顯反差。國家硬實力趨前,軟實力滯后。在2006年第四次教育工作座談會上,溫家寶總理直面現實,提出“學生在增多,學校規模也在擴大,為什么培養不出杰出人才”的問題,發人深思。

      (2007-03-11 10:43:24)

      [鄭蘭蓀]:

      錢學森同志曾感嘆,“中國沒有一所大學能夠按照培養科學技術發明創造人才的模式去辦學!”我們認為,錢老的觀點在哲學、社會、人文科學領域同樣成立。近一時期,民盟對高等教育問題繼續進行專題調研,并分別在北京、南京召開了高教研討會,對創新人才培養問題作了較深入的探討。

      (2007-03-11 10:44:46)

      [鄭蘭蓀]:

      我們認為,影響我國高等教育健康發展的主要原因可歸結為以下六個方面:一、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沒有真正確立,創新人才培養多停留于口號。調研發現,盡管培養創新人才列在現代大學“培養人才,創新知識,服務社會”三大功能之首,但并沒有得到應有的重視和落實,許多高校并沒有真正把資源和精力用在創新人才培養上。

      (2007-03-11 10:45:21)

      [鄭蘭蓀]:

      二、教學改革乏力,培養模式單一,知識結構陳舊,教學方法落后。如,課程設置求新、求實、求精不夠,課程門數和學時數不盡合理,內容重復的政治課、負擔沉重的英語課吞噬學生大量精力;長期的應試教育導致厭學情緒;學生缺乏實際上的選課權利;傳統的以灌輸知識為主的教學模式仍居主導地位。

      (2007-03-11 10:45:41)

      [鄭蘭蓀]:

      三、行政化傾向嚴重,以學術自由為核心的現代大學制度未能確立。教育行政部門視高校為下屬機構,基本沿用計劃經濟時期的管理模式。高校行政化、官本位意識很濃,教師位于學校管理底層,教授爭當部處級領導的事屢見不鮮。行政干預越來越多,檢查評估輪番不斷,學術自由、兼容并包的氛圍不足。

      (2007-03-11 10:46:02)

      [鄭蘭蓀]:

      四、科技與人文創新評價體系偏差,缺乏寬松的學術創新環境。多數高校對科技與人文研究成果進行評價時,往往只看科研成果的形式與數量,重論文,重獎項,并將之與職稱、待遇掛鉤,卻與人才培養脫節。多發論文、快出成果的追求,導致急功近利、虛夸浮躁等不良風氣蔓延,甚至弄虛作假、抄襲剽竊,污染了育才環境。

      (2007-03-11 10:46:16)

      [鄭蘭蓀]:

      五、擴招在一定程度上導致高等教育結構失衡,學校趨同,特色淡化。我國高校連年擴招,平均年增25%,毛入學率已達21%,這樣做,雖取得了高教大眾化的可觀成績,但同時也帶來了不少問題。擴招的主流是升格形成的新校、非重點院校及各校增設的新專業,降低教學起點,影響教學質量;擴招助長了“貪大求全”,盲目追求“綜合性、研究性”之風。許多大學因此失去個性和特色,專業趨同,千校一面;擴招還沖擊了高職教育,導致實用型人才短缺。

      (2007-03-11 10:46:30)

      [鄭蘭蓀]:

      六、財政投入不足,資源分配不均,制約高校整體水平提高。近幾年政府通過211和985等工程對高教增加投入,受益最多的是教育部部屬院校,特別是其中的部分研究生。90%的投入僅使10%的學生受益。這種失衡局面制約了高校整體水平提高。

      (2007-03-11 10:46:46)

      [鄭蘭蓀]:

      基于上述認識與分析,提出以下建議:

      (2007-03-11 10:46:58)

      [鄭蘭蓀]:

      一、轉變教育觀念,倡導大學精神,以培養創新人才為第一要務。大學之大,在于精神之大。科學精神、人文精神、民族乃至人類精神不可或缺。培養創新型人才是高校義不容辭的職責,是比高校自身的科技創新更為重要的任務,應真正成為高等教育的第一要務。要切實轉變當前高校中普遍存在的重科研、輕教學的傾向,確保高素質的教師隊伍從事教學活動,特別是承擔本科基礎課的教學工作。

      (2007-03-11 10:47:13)

      [鄭蘭蓀]:

      二、深化教學改革,不斷調整人才培養和學科專業結構。一是全面貫徹素質教育的方針,逐步推進高考改革,努力扭轉應試教育成風的不良傾向;二是加強學科建設,更新知識結構,調整課程體系,優化課程方案,充分顯現各校的傳統和特色,扭轉“過窄的專業素質、過重的功利導向、過弱的人文素質、過強的共性控制”等現象;三是大力推進學分制改革,讓學生自主選擇專業、課程、教師、學習年限和學習方式等。

      (2007-03-11 10:48:02)

      [鄭蘭蓀]:

      三、加快對現行高等教育管理體制的改革和創新。我國與世界一流大學的差距,不在規模大小或院所系科設置,而在大學獨立、教授治學、學生自治等現代辦學基本理念和管理體制等方面。要盡快走出規模求大的誤區,遵循教育自身規律,依法落實、適時擴大高校辦學自主權,由教育家管理學校;同時,切實發揮高校教代會、學術委員會或“教授委員會”的作用,加強對高校行政管理的民主監督。進一步明確各級政府及教育行政部門的管理職能,簡政放權,推進依法行政和教育法治建設,為高校自主辦學營造良好的社會環境。

      (2007-03-11 10:48:24)

      [鄭蘭蓀]:

      四、扎實提高高校科技和人文創新能力,端正學術風氣,加強產學研結合。應盡快完善高等學校科技和人文創新的評價指標體系,激勵和引導高校發揮自身特色,提高核心競爭力;加強學術管理,嚴格執行法規和獎勵條例;遏制學術腐敗,端正學術風氣,營造良好的育人環境;推進產學研結合,在實踐中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2007-03-11 10:49:48)

      [鄭蘭蓀]:

      五、增加教育投入,調整分配機制,促進高校健康發展。增加對教育的總體投入,確保學校能夠為學生提供學習、研究、實踐和創新活動的必需條件;廣開渠道,努力改變目前大量高校因債臺高筑而牽制和分散學校領導辦學精力的現象;采取綜合措施,把教師精力從爭取項目和創收活動中解放出來,激勵教師不斷提高教書育人水平,讓大多數學生從教學中真正受益。

      (2007-03-11 10:50:03)

      [鄭蘭蓀]:

      百年大計,教育為本。“本”字說明位置重要,更彰顯責任重大。辦好高教,多出人才,確為國運所系、民意所重,必須加大改革力度。辦好高等教育事業,需要認直研究、把握、尊重、順應高教發展規律,包括研究大師輩出時代的成才環境,為杰出人才的涌現提供適宜條件。我們應該在“精神、特色、內涵、質量”上多下工夫,使高教事業與我國經濟、政治、社會、文化的發展思路與步調相協調,早日形成又好又快的發展局面。

      (2007-03-11 10:51:24)

      [中國網]:

      今天上午的大會發言進行完畢,直播到此結束。謝謝關注!

      (2007-03-11 10:52:05)

      來源: 新華網

      相關文章:
      全國政協:一年1800多件提案推動新農村建設 農民幸福生活唱著過
      全國政協委員吳敬璉:“全民炒股”現象不正常
      政協中外記者招待會:發展現代農業、推進新農村建設
      中國政協女委員建議 “婦女節”改名“女人節”
      吳敬璉等27名政協委員聯名提案取消利息稅
      全國政協十屆五次會議工商聯界別討論物權法草案
      全國政協十屆五次會議第二次全體會議大會發言
      政協中外記者招待會: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
      政協再開全體會 委員關注傳統文化的保護與弘揚
      相關專題:
      圖片新聞:
      2007世界競爭力評比:中國大陸首度超過臺灣地區
      中石油稱冀東南堡油田可開采100年 開發成本近60億
      更多 >>

      觀察與思考
      中國金融改革之路 六大焦點
      · 2008北京奧運商機
      · 07中央財政資金流向 三農重中之重
      更多>>
      中國發展報告
      中國改革評估報告 / 中國數字報告
      · 中國企業家看社會責任
      · 全國農業統計報告 / 農業發展報告
      更多>>
      主站蜘蛛池模板: 久久久久人妻精品一区蜜桃| 娜露温泉无删减视频在线看| 一女被两男吃奶玩乳尖| 亚洲乱码精品久久久久..| 日本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久久精品中文字幕免费| 非洲人zoxxxx另类| A级国产乱理论片在线观看| 夜夜爱夜夜做夜夜爽| 大胸校花被老头粗暴在线观看| 亚洲一区二区无码偷拍| 忍者刺客在线观看完整中文免费版| 亚洲色婷婷综合久久| 被农民工玩的校花雯雯| 精品久久久久久无码专区| 337p啪啪人体大胆| 小雪你好紧好烫好爽| 国产综合在线观看| 亚洲色偷偷色噜噜狠狠99网| 天天射天天干天天舔| 哪个网站可以看毛片| 国产精品无码AV天天爽播放器| 日韩在线视频第一页| 日韩免费a级在线观看| 果冻传媒麻豆影视在线观看免费版| 日韩一中文字幕| 99在线小视频| 中文字幕在线免费视频| 国产欧美另类精品久久久| 久久狠狠躁免费观看2020| 四虎国产成人永久精品免费| 久久精品无码午夜福利理论片| 看一级毛片女人洗澡| 你是我的城池营垒免费观看完整版| 亚洲精品成人av在线| 狠狠色噜噜狠狠狠狠69| 在线播放免费人成视频在线观看| 最近日本免费观看直播| 火影忍者narutofootjob| 久久久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久久99精品久久久久婷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