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城市規劃專家湯普森教授近日在接受《人民日報》采訪時表示,中國在城市規劃中一定要吸取西方的經驗教訓,要考慮50年以后可能發生的事情。
湯普森說,例如,珠三角的許多城市經濟以制造業為主,那里的工廠幾乎是在同一時期建造起來的,而且有些城市的產業比較單一。等到中國進入后工業社會,那里會是什么樣子?這里面潛在的風險很大。
另外,他建議中國政府在城市規劃中一定要“以需求為導向”,而不能“以投資為導向”,換句話說,要對國際資本有所控制和約束,而不能聽之任之。他說,現在跨國公司都想到中國投資,中國的城市正可以利用這種有利形勢,讓國際資本按照自己的規劃進行投資,而不應該按投資者的需要來修改城市規劃。
湯普森說,二戰后,歐美許多城市的發展陷入了一個惡性循環,其表現為居住環境惡化、人口流向郊區、經濟活動減少、城區貧富分化、管理成本上升。為改變這種狀況,歐美國家在做過許多探索、走過不少彎路后,提出了城市復興的理念。這一概念不同于舊城開發或重建。事實證明,靠政府在衰敗或老化的城區建設一些高檔住宅是無法根本阻止那里的衰退勢頭的,反而會對老城區造成新的破壞,比如新舊建筑之間的失調。這一理念也不同于老城保護。老城保護固然能夠保留原來的歷史文化風貌,卻不能保護那里特有的生活方式,往往會把一個活生生的老城變成了一個旅游景點,或者一個文化櫥窗。城市復興就是既要保留風貌,也要保護生活,還要延續發展,把那些舊城變成一個個適宜居住和可持續發展的復興之城,使其重新獲得生命。
湯普森多次訪華并為中方提供咨詢。他說,他第一次訪問中國是在1973年,那時印象最深刻的是中國城市社區生活中那種人與人之間的親密關系。如今,中國的城市建設飛速發展,一些歷史名城也得到了較好的保護,但他感覺那種作為非物質文化的獨特生活方式正在消失,這是一個遺憾。(張勇)
中新網 2005年1月13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