仍呈增勢——歐盟對華直接投資現狀分析
內容提要:根據歐盟對華直接投資的現狀,分析其投資特點、發展趨勢,尤其是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后,他們對華直接投資的發展趨勢。
關鍵詞:歐盟 直接投資
在中國利用外資的國別和地區中,歐盟是僅次于亞洲十國/地區、美國,成為中國利用外資的第三大來源。自1979年以來,截止到2000年底,在中國吸收外商直接投資項目總數(363885個)中,歐盟位居第三,占全部外資項目的比重為3.13%,低于亞洲十國/地區的81.71%、美國的8.60%;在中國吸收外資的合同總金額(6760.97億美元)中,歐盟也位居第三,所占比重為7.46%,低于亞洲十國/地區的72.82%、美國的10.14%;在中國實際利用外資總金額(3483.46億美元)中,歐盟仍然位居第三,占全國的比重為7.48%,低于亞洲十國/地區的75.10%、美國的9.29%。但是,自1997年以來,歐盟對華的實際投資持續超過美國;2000年歐盟對華的合同投資也超過美國,成為中國利用外資的第二來源。
在1986—2000年期間,歐盟對華直接投資累計的項目數為11250,占中國吸收外資的3.14%,合同金額達到494.50億美元,占中國吸收外資的7.53%,實際金額為342.29億美元,占中國吸收外資的7.48%。2000年歐盟對華直接投資出現熱潮,合同投資比重和實際投資比重分別達到14.20%、11.00%,超過美國成為中國吸收外資的第二大來源。
歐盟對華直接投資在快速增長、占中國吸收外資的比重逐步增加的同時,對華直接投資的項目規模也是逐步增加的。在1986—2000年期間,歐盟對華的合同投資項目規模為439.6萬美元/項目,而同期全部外商投資的平均項目規模僅為184.8萬美元/項目,前者是后者的2.4倍。20世紀90年代以來,歐盟對華直接投資的合同投資項目規模從最低的1992年126.3萬美元/項目提高到2000年的783.7萬美元/項目。可以看出,歐盟超過同期的全部外商投資項目的平均水平,合同投資項目規模最高是全國的6.4倍
投資特點
快速增長 在1987—2000年期間,從項目數來看,歐盟對華直接投資在1989、1994、1996—1999年6個年度出現負增長;從合同投資金額來看,歐盟對華直接投資在1988、1990、1996、1997、1999年5個年度出現負增長;從實際投資金額來看,歐盟對華直接投資在1987、1990、1992、1998年4個年度出現負增長。歐盟對華直接投資出現負增長主要有兩個原因:一是,20世紀80年代末中國出現政治風波,包括歐盟在內的西方一些國家對中國實行經濟制裁,從中國撤離資金;二是,20世紀90年代中期東南亞國家發生金融危機,波及中國,尤其是中國的香港、澳門特別行政區以及臺灣地區,致使歐盟等將資金從中國和亞洲其他地區撤離出來。
盡管如此,歐盟對華直接投資仍是快速增長。在1987—2000年期間,歐盟對華直接投資項目數、合同投資、實際投資的同比增長分別為28.99%、25.91%、25.88%,分別高于同期全部外商投資增長速度7.70、2.63、2.88個百分點。在正增長的年份里,1992年項目數增長速度最高,達到368.10%;1991年和1993年的合同投資同比增長均在230%以上,遠高于全部外商投資同期的增長水平;1988年、1993年和1994年的實際投資同比增長都在120%以上,均高于全部外商投資同期的增長水平。值得注意的是,歐盟對華直接投資在2000年出現恢復性地快速增長,合同投資同比增長高達116.21%,對2000年中國吸收外資扭轉了自1994年以來的下滑局面和實現全面恢復性增長起了重要的作用。
合資及獨資方式為主 截止到2000年底,無論從項目數比重來看還是從合同投資比重來看,法國對華直接投資的方式與中國利用外資的方式結構是一致的,即合資方式占主要地位,獨資方式次之,合作方式位居最后。盡管合資方式、獨資方式、合作方式的占居位次沒有改變,但是按照項目數計算法國對華直接投資中合資與獨資的比重為93.9%,高出全國利用外資的合資與獨資的比重7.63個百分點;按照合同投資計算,法國對華直接投資中合資與獨資的比重為94.51%,高出全國利用外資的合資與獨資的比重17.21個百分點。這說明,歐盟對華直接投資更傾向于合資、獨資投資方式。
側重以制造業為代表的第二產業 與中國吸收外資的產業結構相比較,歐盟對華直接投資主要集中在第二產業。據不完全統計,截止到2000年底,無論是按項目數計算還是按合同投資計算,歐盟對華直接投資的產業結構與中國利用外資的產業結構基本一致,主要集中于第二產業。但是,按項目數計算,二者差異不大,相差僅在1——2個百分點左右;按合同投資計算,第一產業在歐盟對華直接投資中所占比重略低于在中國全部外商投資中的比重,第二產業所占比重高出在中國全部外商投資中的比重18.76個百分點,第三產業所占比重低于在全部外商投資中的比重18.28個百分點。
從具體行業來看,無論是按項目數計算還是按合同投資計算,歐盟對華直接投資主要集中于制造業,投資的比重高于第二產業在中國全部利用外資中的比重。與全國利用外資的產業結構相比較,歐盟企業在建筑業、地質勘查業與水利管理業、房地產業、批零貿易與餐飲業領域的投資比重明顯低于全國的水平,但是在科學研究和綜合技術服務業、社會服務業、其他行業的投資比重明顯高于全國的水平。
向東部地區傾斜 歐盟對華直接投資的地區分布與中國吸收外資的地區結構是一致的,東部、中部、西部地區依次呈現梯度結構——東高西低,向東部傾斜。但是,歐盟對華直接投資向東部地區傾斜的程度要低。按項目數計算,歐盟對中國東部投資的比重低于全部外資對中國東部投資比重2.73個百分點;按按合同投資計算,前者低于后者14.42個百分點,而且歐盟對中國西部投資的比重高于對中國中部投資比重3.39個百分點。按項目數計算,歐盟對中國中、西部地區的投資比重均高于全國的水平,分別高出1.89個百分點、0.84個百分點。按合同投資計算,歐盟對中國中、西部地區的投資比重都明顯高于全國的水平,分別高出4.72個百分點、9.70個百分點。
以德國、英國等5國為主 據不完全統計,歐盟15國中,德國、英國、法國、荷蘭、意大利5國對華直接投資較多,5國項目數的比重達到81.5%,合同投資的比重達到90.05%。圖1—2顯示,其余10國中對華直接投資的項目數比重沒有一個超過5%,合同投資的比重沒有一個超過3%。歐盟15國的合同投資中,德國的比重最高,達到33.00%。
從歐盟各國投資的產業結構來看,第一產業、第二產業、第三產業中的項目數比重最高分別為荷蘭、意大利、愛爾蘭,第二產業、第三產業中的項目數比重最低分別是荷蘭、意大利;第一產業、第二產業、第三產業中的合同投資比重最高分別是希臘、德國、比利時,第二產業、第三產業中的合同投資比重最低分別是比利時、德國。
歐盟各國對華直接投資的產業差異很大。英國、法國、德國、意大利主要國家投資涉及的領域較為寬廣,基本涉及表1—7中所列的15個行業;葡萄牙和希臘僅投資5個行業,愛爾蘭僅投資6個行業。除德國、英國、法國、瑞典4國外,其它國家未投資于地質勘查業、水利管理業,除荷蘭、瑞典、法國、英國4國外,其它國家未投資于金融保險業,西班牙、瑞典、芬蘭、愛爾蘭、希臘、奧地利、盧森堡、丹麥等沒有投資于采掘業。
具體到歐盟各國,對各地區投資存在差異。截止到2000年底,合同投資中對西部投資的比重超過10%的有德國、奧地利、法國、英國、葡萄牙5國,其中德國最高為24.37%;對中部投資超過10%的有意大利、葡萄牙、西班牙、法國、德國、英國、瑞典,其中意大利最高為19.86%;西部投資比重超過中部的有德國、奧地利、法國、英國、芬蘭,西部和中部投資比重接近的有丹麥、愛爾蘭、希臘。項目數比重來看,西部投資超過中部的僅有丹麥、比利時、瑞典、盧森堡4國。
歐盟各國對華直接投資的項目規模也有較大的變化。根據不完全統計,可以計算,截止到2000年底,歐盟對華直接投資的合同投資項目規模為355萬美元/項目。歐盟各國投資的項目規模除西班牙之外都在100萬美元以上,項目規模高于平均水平的有德國、荷蘭、丹麥、英國、法國,其中德國高達506.88萬美元/項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