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5日,車輛從北京天安門廣場剛剛豎起的民族團結柱前駛過。隨著國慶的漸漸臨近,長安街邊多處整修工作接近完工,許多路口擺起主題花壇,節日氣氛越來越濃。新華社記者 王建華 攝
中共執政能力引世界解讀
中國共產黨十七屆四中全會15日開始在北京舉行,成為當天全世界受到關注最多的大會。《愛爾蘭時報》稱,這是一次旨在改進“黨建”的關鍵性會議;《華爾街日報》則評論說,此次全會可能是更加自信的中國共產黨的起飛點。聚焦中國共產黨,其實就是聚焦中國的道路。中國社科院學部委員程恩富15日告訴記者,西方關注此次會議就是想預測中國未來的走向,并評估中國對世界的影響。值得注意的是,在西方最近評價中國的文章中,越來越多地出現“中國領導人”、“共產黨領導的中國”等詞。這種變化是細微的,但任何轉折往往是從細微處開始的。一名旅居美國的資深媒體人告訴《環球時報》記者,中國走向世界的過程,也是西方理解中國的過程,在所有中國元素中,“中國共產黨”應當是最難理解的元素之一,但這種理解卻是西方無論如何繞不開的。
“四中全會有望創造一段歷史”
法國國際廣播電臺15日報道稱,中國共產黨十七屆四中全會15日起一連舉行4天,除加強黨內建設等問題外,較少在這類會議中觸及的經濟議題亦可能有所討論。該報道說,中央全會一向是總書記代表中央政治局向全體委員發表述職報告的會議,但會議也有可能為下階段經濟政策主軸定下基調,對年底固定舉行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有一定影響。
《紐約時報》、《愛爾蘭時報》等15日同時關注了中國的反腐問題。《華爾街日報》15日評論說,本屆全會可能是更加自信的中國共產黨的起飛點,共產黨將愿意試驗新的政治選項,如(黨內基層)直選,不論結果如何,本周的四中全會有望創造一段歷史。
中國社科院馬克思主義研究院院長、學部委員程恩富說,此次會議這樣受關注是因為這是十七大之后首次召開的的黨建會議,中國共產黨在執政能力方面,面臨很多新的挑戰,比如政治體制改革,黨內現實存在著腐敗和官僚主義等問題,國內外對本次大會期待很高,都希望這些問題在大范圍內得到更好解決。
程恩富說,去年是改革開放30年,而今年是新中國成立60周年,又要搞閱兵,再加上“疆獨”、“藏獨”等勢力也鬧得比較兇,還有世界近年來一直在討論“中國模式”和中國和平崛起。在這種背景下,中國共產黨作為中國國事的領導者和操作者召開的這次大會,必然引起西方的高度關注。西方希望借此預測中國未來的走向,并評估中國對世界的影響。
從漠視到斜視,再到正視
15日的《華爾街日報》還說,“中共全體會議不乏創造歷史的例子”,“1978年十一屆三中全會標志著鄧小平開始通過現代化和解除政府對市場主導啟動經濟變革”,1992年的全會“是一場偉大的經濟試驗的開始”。
實際上,早在1978年,《華爾街日報》就開始關注中國共產黨。當時,該報一名叫羅伊斯特的記者來到廣州,他在《中國牌的馬克思主義》一文中這樣寫道:“中國實行的看來是外界沒看懂的馬克思主義。中國共產黨領導人對學習馬克思、列寧和毛澤東思想談得很多,但是他們不讓一些想法盲目支配他們的行動。他們給我的深刻印象是,他們是完全講求實際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