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網/中國發展門戶網訊(記者佟靜)近年來生態文明的理念深入人心,生態文明建設有序推進,“綠色發展”更是成為“十三五”五大發展理念之一。要保證老百姓不僅吃得飽、吃得好還要身體健康,勢必要發展綠色科技來培育無公害的農產品。目前我國的生態文明建設工作中還存在怎樣的問題和困難呢?又該如何通過體制的創新和改革推動綠色科技的進步?中國網中國訪談2016全國“兩會”特別報道就此采訪了全國政協委員、中國林科院首席專家楊忠岐。
中國網:楊主任您好,非常感謝您接受中國網的專訪。十八大首次將生態文明建設納入到國家總體發展戰略中,提到了最高位置,您個人是如何理解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性呢?
楊忠岐:十八大把生態文明建設納入到和國家其他政治文明、經濟文明、社會文明等等幾個方面作為“五位一體”中很重要的方面,我覺得非常重要,也非常必要。因為整個社會的發展,社會經濟的發展以及各方面的發展都是為了人,就是希望以人的健康,以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為宗旨的,為目標的。社會經濟發展了,環境污染了,水也污染了,大氣也污染了,最后導致我們經濟雖然看起來暫時發展了,雖然收入提高了,但是環境污染了以后,導致我們身體健康受到很大影響。我們要花很多的錢去看病治病,我們身體沒有搞好,老百姓把大量的錢不是用在其他方面,而是用在看病、治病這些方面。
你看這幾年咱們國家由于好多地方是以犧牲環境為代價,來換取經濟的高速增長。根據報道,我們國家85%以上的河流都是污染的,我們土壤也是很多地方都有污染。在發展中環境付出了沉重的代價,我們經過長時間的發展以后,現在回過頭來看,我們要總結這個教訓,我們一定要健康發展,一切要以人為本,要保障老百姓的生存條件的改善,而不是說以犧牲和破壞我們生態環境為條件換取經濟高速增長,這樣的增長是不健康的增長,所以我們國家在發展過程中,發現這些問題以后,及時提出來“生態文明建設”,我覺得非常重要,也非常及時,也非常必要。
中國網:幾十年來,您一直實踐并奔走呼吁減少化學農藥的使用,保護生態環境,用生物防治的辦法來保護生態環境,效果如何,近年來有沒有新的進展和發現呢?
楊忠岐:我覺得食品安全,尤其是在保障老百姓餐桌上的安全方面,我們每天都要吃的糧食,不管面條也罷,米飯也罷,還是油條,那都是糧食,是面粉做成的。這個在生產過程當中,我們為了追求高的產量,首先要滿足人們的需求?,F在經過農業科技的發展,整個科技的發展,促進了農業產量的提高,在產量提高到現在這樣程度下,我們回過頭來去看,產量雖然提高了,解決了溫飽問題,滿足了老百姓溫飽問題,吃飯問題,解決了世界上最大的國家吃飯問題,這是重大的進步。但是發展到現在以后,我們在滿足人們對農產品的需求,滿足溫飽問題之后,這里邊也有不少的問題,比方說土壤污染、河流污染,進行水稻灌溉,農作物灌溉用的水本身是污染的水,一系列的問題,但是我覺得首先應該從濫用化學農藥抓起,因為好多化學農藥直接噴灑上去以后,不在有效分解期范圍內使用,而是只要把蟲子殺死,病蟲害治了,不管什么時候采收,不管什么時候它能不能分解,不科學地濫用農藥,不合理的使用農藥,導致農產品整個污染比較嚴重。這幾年不斷有蔬菜農藥超標使人中毒的事件發生。
這是個系統工程,從施肥,從整個管理,從灌溉等等方面都需要去做,但是我覺得首先先從農藥做起,因為農藥噴完以后,是直接入口的,這導致很多的毒豇豆事件,毒西瓜事件,水果吃了以后,對人的健康造成傷害等等,這些層出不窮。我們國家目前可以說是農藥生產量最大的國家,使用量也是最大的,而且超標使用也是最嚴重的國家,所以說我們要從如何保證老百姓餐桌安全,既要保證量,滿足老百姓溫飽,吃飯的問題,還要保證質,從質上要下工夫,讓老百姓不但吃飽,還要吃好、吃健康、吃安全,這個目前是我們農業上非常重要的問題。
我一直關注農藥濫用、超標使用劇毒的高殘留農藥的問題,我曾經也提過一些提案,中央也很重視,特別是農業部現在也非常重視?,F在提出來“雙減”的目標,“雙減”就是減少化學農藥使用,減少化肥使用。首先從這兩個方面來著手,最近農業部啟動了很多科研項目,如何在滿足農產品量,滿足市場需求的前提下,還要保證質,就是要從科學技術著手。防治病蟲害,保證農產品的供應,保證農產品的產量,加強科學技術研究,怎么樣不打藥,或者是少打藥能夠生產出農產品來,包括我們的糧食、水稻、玉米、小麥,還有蔬菜,保證我們的水果,像蘋果、梨、桃、柑橘,我們進行科學研究。農業部最近啟動了科學研究項目,就是“雙減”,特別是農藥的減少使用,尋找新途徑,以生物防治為主的綜合治理技術研究,對每一種糧食,比方說小麥、水稻上面有不同的害蟲,不同的病蟲害,怎么樣用不同的生物防治,對環境沒有污染的辦法來去防治病蟲害。大家都知道生物防治主要是利用自然界里邊的有益的生物來防治有害的生物,用有益的昆蟲,有益的微生物去防治有害的害蟲和病害。因為這些天敵是在長期的生物進化過程中,生物都是相生相克的,它既有害蟲,肯定有抑制害蟲的有益的生物,我們現在就是要尋找這些有益的,控制這些病蟲害的有益的生物,通過有益的生物控制有害的生物,他對人體沒有傷害,沒有污染,對農產品沒有任何污染,可以生產綠色的,無公害的農產品,保障我們老百姓既能吃得飽,又能吃得好,保證我們身體健康。
農業部現在做了很多工作,國家林業局也在開始做防治森林病蟲害,防治果樹病蟲害,也大力推廣生物防治技術,因為生物防治用的都是自然界里面原有的控制害蟲的生物,它對人體沒有任何的傷害。在這個過程當中,我們要科學地使用農藥,我們用了農藥,第一對蟲子來說是高毒,它是低殘留,農藥使用了以后,它有經過陽光、風、空氣,自動有一個分解的過程,我們必須在殘藥期規定的時間來使用。不能像豇豆,豇豆上面不斷開花,長短不一,還有馬上要采收的,為了防止豆莢螟,馬上就打劇毒農藥,因為豇豆里的豆莢螟在里面住,它用劇毒農藥才能把里邊的殺死,這樣的話,一下子碰到劇毒農藥,防治害蟲。這個時候剛好還有成熟的豇豆,今天一打藥,馬上要采摘,明天要上市,這個造成的劇毒很厲害的。
中國網:這些農藥可以通過清洗來去除嗎?
楊忠岐:通過清洗可以清除一部分,但是很多農藥具有滲透性,它是內吸性的,它滲透到豇豆細胞里了,你洗一洗以后,表面能洗一下,里邊洗不掉的。我們現在一定還要研究,除了生物防治研究,利用天敵來控制害蟲以外,還要研究其他的,比方說高效低毒的農藥,還要研究一些生物農藥,比方說我們從植物里邊提取一些殺蟲或者殺菌的有效成分,再一個利用害蟲它的性激素,利用害蟲的眼睛趨光性等等,來研制黑光燈,研制一些色斑,來誘擊害蟲等等這些技術??傮w來說就是利用我們高科技技術,利用我們生物防治技術,在對環境沒有污染,我們食品又能保障安全前提下,把害蟲殺死,保證我們食品安全,讓老百姓吃上放心的糧食、蔬菜和水果。
中國網:新技術應用不但對自然環境保護來說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更重要對人體的健康起到很好的保障?
楊忠岐:對,確實是這樣,因為我們社會的發展是一切為了人,如果我們發展了,有錢了,但把我們的身體搞壞了,那這個發展就不是一個健康的過程,。農產品,蔬菜糧食每天都得吃,老百姓一頓不吃都不行,但是在吃的過程當中,我們作為農業,農林業,科技人員來說,拿我來說我是做生物防治,我主要研究的森林害蟲的生物防治,現在經過幾十年的研究團隊,我們研究出來很多防止森林病蟲害一些有效技術,解決了重大病蟲害對森林的危害,保障了森林生態效益的發揮。
中國網:對我國生態環境的建設,起到非常好的作用。
楊忠岐:對,過去說是害蟲一發生,一打了之,上午打,下面掉一層蟲子,這個效果太好了,但是你卻不知在打藥過程中,把這些毒藥噴灑在環境里,污染了水體、土壤,污染了大氣,這后患是無窮的,而且殺死了天敵,使害蟲更猖獗,雖然暫時了殺死一批害蟲,看起來效果挺明顯的,但是對整個生態環境的影響破壞是巨大的。我們經過生物防治以后,天敵本身是自然界里一種生物,它釋放了以后,自然界長期一代一代傳下去,對害蟲起到持續長期的控制作用,從這個方面生物防治還是很劃得來的。
中國網:目前國家對科技的投入已經幾乎達到了整個歐盟科技投入的水平,但重大科技成果的突破還是很少。對科技體制的創新和改革,您有怎樣的建議?
楊忠岐:拿保障我們老百姓餐桌上安全,生產出無污染、無公害的農產品這塊來說,我們科技人員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國家應該從科技立項、科技經費支持上,要合理立項,比如說農業,水稻上有哪些害蟲,小麥上都有哪些病蟲害,果樹上有哪些害蟲,我們這些都要立項。國家這幾年對科技投入也非常多,去年就達到了GDP的2%,這次總理報告里就提到了今后要達到2.5%,這樣計算下來,我們中國現在對科技投入除了美國和歐盟以外,我們是第三位了,我們要把這個錢花在刀刃上,從科技立項開始。比如說農林系統的科技人員,我們必須瞄準農業生產當中的主要問題,集中解決。我們應該很快在國家安排之下,項目支持之下,去發揮我們的聰明才智,在短時間里邊研究出來如何不打藥也能夠防治病蟲害,保障農產品大量生產,保障我們餐桌的安全。我們應該做更多的工作,也希望今后國家在科技立項方面,除了關注探月工程、建立空間實驗站以外,對老百姓平常生活當中的問題,也要給予極大的關注,能夠從經費投入上,從科技立項上給予支持,給予關注,讓我們能夠健康地生活,能夠吃上健康的食品。
(記者 佟靜 攝像 王一辰 責編 裴希婷 后期 周珊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