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資料
我國流動人口總量已達1.4億人
年齡主要集中在16至40歲
農民工構成流動人口主體
多數從事建筑裝修制造業
流動人口是我國現行戶籍制度下相對一地戶籍人口而產生的概念。流動人口大量出現是改革開放以來伴隨著工業化、城鎮化進程而必然產生的社會現象,也是我國社會發展與進步的重要體現。流動人口管理的主要對象是外出務工經商人員,其中絕大部分是從農村轉移出來的富余勞動力。
進入新世紀,特別是黨的十六大以來,黨和國家統籌城鄉發展,對農民外出務工采取了積極引導政策,流動人口進入一個新的發展時期。目前我國流動人口總量已從改革開放初期不足200萬人增加到1.4億人,占全國人口的十分之一,而且每年以600至800萬人的速度在增長,流動人口大量涌入東部地區和大中城市,為這些地方的經濟建設作出了巨大貢獻,但也加劇了這些地方人口與資源環境的緊張狀況,增加了社會管理和社會服務的壓力。
由于盲目無序流動、就業無著,使一部分流動人口為生計走上違法犯罪道路。目前刑事案件高發,其中侵財性案件占70至80%,多數是流動人口所為。
據調查顯示,在現有流動人口中,年齡主要集中在16至40歲之間,其中不少還是第一代“民工潮”的子女。從身份構成看,農民工構成流動人口的主體,主要集中在從事體力型職業上,多數是建筑、裝修、制造行業,其中文化程度在初中以下的占80%以上,未接受過培訓的占70%以上。這些流動人口大多分布在城鄉接合部或者“城中村”,形成低層次經濟圈和生活鏈。近年來,流動人口舉家遷居城市或在城市長期定居的比重越來越大,其中相當一部分人已經成為流入地的“新居民”。
由于農村富余勞動力大量存在,城鄉差距仍然較大,區域發展不平衡,隨著國家相關政策的調整,特別是工業化和城鎮化的發展,在今后一個時期,我國流動人口總量仍將持續增長并維持在較高水平。據有關專家測算,從現在到2015年,農村至少還將有2.5億人口轉移到城鎮,屆時流動人口有可能突破4億人。本報記者 張亦嶸杜萌
|